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卷風起於飄萍之末

疾風細雨,漫漫長夜。

昏暗的煤油燈下,這是秦浩明和盧欣榮的第一次暢聊。

以酒為媒,兩人聊得相當融洽。

“我想組建大明最強大的船隊,聚天下之貨致大明交易,使各得其所。伯玉有航海經驗,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酒過三巡,秦浩明覺得時機成熟,便不再雲裡霧裡藏著掖著,直接開口招攬。

但有些話是絕對不能光明正大說的,防人之心不可無,他還沒天真到對一個萍水相逢的人掏心掏肺,縱使盧欣榮是他想要拉攏的人。

事無不可對人言,那都是忽悠扯淡,秦浩明才不會相信。

“僅此而已?”

盧欣榮眼神迷離,似醉似醒。

“僅此而已!”

秦浩明目光炯炯語態堅定。

實力未至,講大話,唱高調毫無意義,反而落下話柄,秦浩明不屑為之!

“好!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皆是過程而已!大丈夫總要行險一搏,我盧欣榮便陪你屍山血海走一遭又何妨?”

秦浩明謹慎的態度反而讓盧欣榮下定決心,站起身,雙眼清澈而堅定,何曾有半分喝醉的模樣?

秦浩明面帶微笑亦站起身,一言不發,伸出右手目視盧欣榮。

“啪”,盧欣榮高舉右手毫不猶豫拍在秦浩明的右掌上,相視一笑。

擊掌為誓,都是聰明人,一切盡在不言中!

第二天清晨,盧欣榮便出現在秦浩明的隊伍裡,重回他剛剛離開的應天府。

三十里地,因為昨日下雨的緣故,交通情況不是太好。

首先是路上行人比其它地方多,其次是道路有些泥濘。

不過隨著越來越接近應天府,道路情況逐漸好轉,同時行人也越來越多,有利有弊啊!

秦浩明他們足足走了一上午,才堪堪在正午時分抵達應天府外郭城牆。

而餘佑漢和張雲早已在城牆外圍官道上等候多時。

不同於眾人初次見到應天府的讚歎和驚訝,秦浩明在後世卻是多次遊覽南京明城牆。

可是縱使如此,他還是不可避免的感到震驚!

概因後世存留的和現實差距太大。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全部完工於1393年。

明太祖朱元璋耗費二十多年時間,調動全國一部、三衛、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縣共二十餘萬工匠修築城牆。

同時在五省燒製城磚,建成面積43平方公里。京城城牆全長35.267公里,囊括了六朝時的建康城和南唐時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寬最窄處2.6米,最寬處19.75米,下寬14.5米左右,垛口個,窩鋪200座。

南京明城牆的營造一改以往都城牆取方形或矩形的舊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礎上,根據南京山脈、水系的走向築城。

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南以外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

東有鐘山為依託,北有後湖為屏障,西納山丘入城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

其中京城城牆蜿蜒盤桓35.3公里,設施齊全,蔚為壯觀。是世界第一大城垣,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牆更是超過60公里。

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攻佔南京後稱帝,改元永樂。

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平,將南京改為留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行使雙京制,應天府和順天府,合稱二京府。

這就是漢人的江山,五千年文明的結晶啊!

可惜因為軍隊及人心的原因,地利的優勢並未發揮出來。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

且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

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故後世學者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浩明,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裡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轉足有一百二十多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