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捲揚帆於大明朝野
月朗星梳,周邊四處蟲鳴,一抹亮色劃過天際,卻是一顆流星轉瞬即逝。
屋內炎熱,人多通氣不好,眾人便把桌子一抬,跑到總督府的天井中,就著習習涼風佐酒,再商談一些軍情或者典故,倒也不亦樂乎。
“任何朝代原本都是以武立國,立國之初,武力強盛,威震四海。
只是隨後為了統治的需要,加之想杜絕武將的跋扈或者叛亂,大明承大宋,隨後採取崇文抑武,以強幹弱枝的方式治理我朝。
此等方法令我朝消弭了內亂之因,一度令國民富庶,國祚延綿。
可到得如今,卻也造成諸多弊端,令我朝難敵外侮。諸多的壓力之下,仍以保強幹為主,卻也令得弱枝更弱,財富快速流向尖端。
武力原本便因強幹弱枝而被抑制,如今天災人禍,財政困難,便更加虛弱。
武力愈弱,外來壓力也愈大,壓力愈大,武力再愈發弱,由此形成惡性迴圈,不得解脫……”
左右無事,秦浩明便向眾人講解大明崇文抑武的國策,權當消遣。
當然,或許存了別樣心思也未可知。
洪迪新緩緩的吐了一口氣,白皙的臉上抹過一襲潮紅。
他原本在國子監就學,
是復社鉅子張溥推薦,隨李驚蟄一道來宣府總督府謀職。
秦浩明和他商談後,覺得他思路敏捷,無尋常士子那般迂腐,頗有才幹。
便以宣府鎮邊軍六品贊畫一職聘請,實則作為幕僚,幫他處理軍務政務。
“若能解決商業上的問題,收商稅資國,稍微朝弱枝傾斜,大明自然有餘力顧及武力,此為任何富民之策皆需解決的問題……
若能讓武力強盛,韃虜不敢侵,大明自然也能得喘息,待平復西北叛軍,此為強兵之策需解決的問題。
取士也是為富民、強兵、令國祚延綿……可惜,皆是空話。”
他滔滔不絕說了半天,最終頹廢的搖搖頭,長嘆一聲。
這些國子監士子中早已辯論爛了,誰都明白的道理,可最終卻無法成功。
概因,他們只是士子,掌控不了朝堂。等他們有機會入士,又受困朝局,無法革新。
之後,他們也會隨大流,漸漸融入大明畸形的官場中,成為他人的保護傘,獲取自己的利益。
當初豪邁的為國為民之言,最終風吹雨打,再不復當年的激情。
大明的官場,便是以強大的慣性把每個人捲入其中同流合汙,身不由己!
“要我說啊,這大明官場純碎是被文官被黨爭誤國,以至於到了今日困頓不堪的地步。”
閻應元和洪迪新二人年歲相仿,性格相近,辯論起來經常旗鼓相當,難分勝負。
此時,閻應元明顯是以武將自居。
洪迪新面紅耳赤,有心辯駁,可終究剛到宣府鎮,況且在秦督眼前,不知情況如何?
偷看秦浩明一眼,長嘆一聲驀然不語。
秦浩明莞爾一笑,抬手做了一個請的姿勢,“沒關係,當本督不存在好了,理不辨不明,事不鑑不清。”
此言一出,眾人哈哈大笑,辯論的心思便淡了。
“你們不說,那本督說兩句。”
難得這個機會,幾個人也都算是身邊親近之人,或許是他今後的班底,平常對他的命令執行相當徹底,他覺得有必要交交心。
“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如此才是一個強國的標誌。
顯然,目前的大明離這個標準遠遠不足,反而是背道而馳。
這其中既有體制的原因,更有社會風氣和人品的關係。不能壯士斷腕或者用近乎自殘的方式,是無法根除毒瘤的。”
秦浩明嘆了一口氣,掃視眾人一眼繼續說道:“大明朝堂的弊病,本督無能為力,也不願意摻和其中。
但諸位今後將跟隨本督出生入死,你們的幸福你們的生活本督卻必須負責。
應該說,大明朝廷給諸位的俸祿糧餉,若是沒有貪腐或者吃空餉等,是難以維持諸位有體面生活的。
可你們也知道,本督從領軍之初,便對貪腐、吃空餉、喝兵血、劫掠大明百姓等事深痛惡絕。
諸位若是有此等事情,是絕對不可能在本督的軍中存留下去。”
秦浩明的眼神從張松榮、閻應元、洪迪新、碾子等大小將校臉上一一掃過,目光凌厲而堅定。
“但話說回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