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七章 科學研究院,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捲揚帆於大明朝野

秦浩明銳利的眼神掃視過來,上位者的威嚴不知不覺間散發,陳美春苦笑一聲,拱拱手壓低聲音解釋道:

“張琳並無口疾,可能是從未近距離與秦督見面,因此心中拘束。”說著,他轉頭望向那張琳,笑著寬慰道:

“張琳,秦督平易近人,你不要過於拘謹。”

“是、是……下官知道,下官知道……”

張琳連連點頭,用手擦拭額頭,眼神閃爍、頗有些手足無措的樣子。

秦浩明見狀有些無語,事實上他起初還以為張琳心裡有什麼鬼,害怕見到他。

可如今看來,對方分明就是一位過分老實巴交的實在人,被他頭上的官銜給嚇到了。

嘆了一口氣,秦浩明用更加溫和的語氣問道:

“張琳大人,據記載,你並未經過科試,也無人舉薦,只是一步一步從匠人才慢慢坐上郎官的位置,對麼?”

“是、是的,秦督,小人……不,下官的家父,曾是冶造局的匠工。

因此,下官十三歲時便已在局內幫工,幹了兩年轉匠徒,此後又幹了三年,轉匠人……”

說到這裡,他似乎是覺得自己過於喋喋不休,有些不知所措地閉上嘴。

見此,秦浩明笑著問道:“匠徒?是學徒麼?”

“正是,秦督大人!”身旁的陳美春低聲解釋道:“按照大明慣例,新人到冶造局,頭兩年只能打雜。

幹滿兩年才能轉匠徒,跟著匠工學習手藝,之後再幹三年,若無重大過失,便可轉匠人……”

“匠人?匠工的別稱?”

“不不不……”

陳美春搖搖頭,糾正道:“匠人是匠人,匠工是匠工。”

說著,他對秦浩明詳細的解釋了兩者區別。

原來,匠人指的是從學徒轉正的工匠,雖然已有一定經驗,但普遍並不具備獨自打造器具的能力,只能擔任匠工的輔助者。

而匠工指的是擁有豐富經驗,能夠獨自打造器具的成熟工匠。

打個最直接的比方說,鑄造腰刀,手持火鉗時刻關注著火候,並且指揮其餘人的,乃是經驗豐富的匠工。

而匠人,就是在一旁舉著沉重的鐵錘,在匠工的指揮下一下一下用力錘擊鐵胚的協助者,至於拉風箱的,那就是匠徒,即學徒。

而最不入流的幫工,充其量就是搬搬礦石、木柴,連工棚都難得進一次。

說白了,只有匠工才能算是正式工,會在冶造局的名冊上登記,而其餘的,只是臨時工與學徒而已。

而據秦浩明瞭解之後才知道,在匠工的職稱上,還有一個匠師,指的是那些經驗更加豐富的老匠工。

專門負責一些更加精細的活,比如說,替戶部打造鑄錢的模具等等。

根據陳美春所言,從一介毫無經驗的幫工熬到匠工,這可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歲月,足以讓十幾歲的年輕人熬到滿腮的鬍鬚。

“需要這麼嚴謹嗎?”

“是啊,是不容易,已經多少年沒有改變過了?現在根本和民間的冶鐵作坊無法相比……”

陳美春再次搖搖頭,無奈的跟秦浩明解釋了冶造局一些弊病。

大明冶造局主要負責冶鐵或制鋼,生產管理分為官營和民營兩種方式。

萬曆三十四年,福建布政司規定鐵礦山場許其私人設爐,民營冶鐵業因為用人靈活,則欣欣向榮,而官營鐵冶業日益哀落。

秦浩明神色怪異地瞅了一眼陳美春,旋即將手中的名冊放在一旁,問道:“陳中丞,冶造局內的匠工,是以鐵匠為主麼?”

“是!”陳美春點點頭說道:“我冶造局內,大概有匠工四百餘人,其中六成擅長打鐵,木匠次之,石匠最少……終歸,這裡是冶造局,而並非是兵部營建司。”

“唔。”

秦浩明點點頭,之後又問了一些問題,這才讓陳美春等四人退下,自顧忙碌去。

而他自己,則端著茶,站在屋內的視窗,沉思不語。

望著窗外的荒地,秦浩明微微嘆了口氣。

不可否認,冶造局目前的境況真的很悽慘,簡直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冶造局內的工匠們,那可都是實打實一步一步磨練自身工藝才成為正式工的匠工。

就連張琳、李欣、龔瑞鴻那等郎官,都是從幫工、學徒熬過來的,相信對於打鐵、打造器物什麼的,可謂是爛熟於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