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秦皇虎視蒼生群,漢武餘烈尚氛氳⑥
校園養豬大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9.秦皇虎視蒼生群,漢武餘烈尚氛氳⑥,秦始皇孫天界直播日常,校園養豬大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臣們沒想到的是,剛才聽自己的事情聽得面無表情的嬴政,此刻臉上驟然漫出了訝然之色:“西漢東漢?!”
“父皇,怎麼了,有什麼問題嗎?”扶蘇問。
嬴政很快將情緒收斂好:“沒什麼。”
就是沒想到……
他大漢會裂兩次,碎塊還一次比一次多。
原來多災多難才是常態。
【劉向在《說苑》中詳細描述的,是“坑方士”這個事件,至於“坑儒”,他就只在《戰國策》中提了一嘴,沒有單獨開一個段落進行敘說。直接用“坑儒”一說,並且詳述了事情起因經過時間地點的,是東漢衛宏的《詔定古文尚書序》。但是這個版本的故事,已經和“盧生侯生欺騙秦始皇而激怒他”完全不搭嘎了。】①
嬴棠說著,放出了相關段落。
東漢前的知識分子看到此處,內心只剩下一個想法:
彩!
這都可以!
秦始皇為了殺儒生,還專門搞了個稱得上是荒謬的名頭作為圈套;早期版本的四百六十人,莫名其妙地變成了七百人。想必那四百六十人,有一大部分,都會分身罷?
而且這個事件的背景,完全不像是秦朝的,妥妥就是你們漢朝自己的故事啊喂!
“要不是乃公和始皇帝就差了三歲,親身從那個年代過來了,乃公都要信了!”劉邦歎為觀止,“乃公以前單知道讀書人厲害,卻沒想到能到這程度!卿,你們覺得這個故事和乃公是赤帝之子的故事,哪個可信度更高?”
高祖位面眾臣:謝邀,一個奇異,一個離譜,但如果硬要我們選一個的話,我的陛下,從今日起,您就是赤帝的親兒子!
嬴稷愛憐地摸了摸小嬴政的臉頰:“我政可憐,你曾大父當了一輩子惡人,都沒被這麼有模有樣地編排過,你卻要遭此磨難,連身後名都不被放過。”
嬴柱望向嬴子楚:你大父的惡名,還用得著編排?
嬴子楚一聳肩:他開心就好。
【《漢書·五行志》中說:“遂自賢聖,燔詩書,坑儒士。”後《地理志》中又說:“稱皇帝,負力怙威,燔書坑儒”,此後,焚書坑儒,差不多就是大眾認證的事實了。】②
嬴蕩扒拉了一下所聽到的資訊,面帶憂慮,同嬴疾道:“我怎麼覺得阿政的仇家有點多呢,不然怎麼個個都這麼熱衷於去拿不存在的事情證明他暴戾?他大父那脾性,樹敵多也就罷了,他這樣穩重厚道的孩子,也招人恨麼?”嬴盪到現在為止沒有自己的孩子,故把一腔無處揮發的“護犢子”情懷全放到了這個最後一統六國的後輩身上。
親弟弟的曾孫,四捨五入,不就是我的曾孫嗎?
有毛病嗎?
沒毛病!
嬴疾心道您還真是,誇始皇帝的同時還不忘踩昭襄王一下:“始皇帝對自家人和忠於自己的臣子,那自然是好的,可對外,若不能殺伐果斷,便不能鎮住六國餘孽。至於後人……臣想他們本人未必就有多討厭始皇帝,只是為了突出那個所謂的中心人物,所以才將他塑造得那樣罪大惡極。”
這種大反派一般都是選最威懾力最強的:看看,這個人,在對上一掃六國的秦始皇時,都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你能說他不是頂了天的厲害嗎?換個人,人家還不稀罕呢。
嬴蕩眨眨眼——好傢伙,王叔你……餘孽都稱呼上了。
嬴疾神色坦然,完全不覺得自己的稱呼有什麼問題。六國根子腐爛又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就算他們的君主知道了後來的結局,又有什麼用呢?說得好像提前預告給他們,他們就能做出什麼有效的應對策略一樣。
“焚書坑儒”這短短四個字,背後居然能牽連出這麼多故事,大明小青年朱厚照感覺自己漲了好多知識:“看來當年周武王不殺伯夷叔齊是有道理的,要真殺了,沒準兒也得惹一身腥。”文人的筆就是刀子,不會要你性命,但能讓你遺臭萬年。
就他和他們這邊文人的關係……嗯,已經能想到自己的身後名會是什麼樣了。
可其實再仔細想想,各朝各代聰明人那麼多,聰明皇帝也那麼多,難道就完全沒有察覺到這種出入、為秦始皇正個名嗎?
朱厚照自己就是個聰明人,他不信其他朝代沒有。
只是為什麼先前沒聽過呢?
因為輿論控制權,在文人手裡。
文人大都崇尚儒家。
帝王們也需倚重文人。
你說史料有問題,說這個和儒士關係不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