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章 興安三年,大魏宮廷內,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雁門郡,秦國居然還有這麼高的興致。

只有一小部分人知曉,其實並不是秦王執意要攻打韓國,其實對於秦國來說,打誰都一樣——只要戰爭繼續維持,秦國國內就不至於出現問題。

否則,像什麼土地兼併之類的階級矛盾,以及秦國一般平民沒有上位的機會等等,這些潛在的問題就會一下子爆發出來——這是軍功爵制的弊端所導致的。

不過據頻繁來魏國享樂的秦藍田君嬴謫所言,秦國與韓國,目前只是維持著交戰的情況而已——說白了,就是把武信侯公孫起擺在雁門郡,看看是否有機會擊敗韓將李睦,至於秦國本土,目前已將戰爭重心轉移到了義渠與西羌兩者身上。

起因似乎是義渠的羌王得到了西羌的支援。

事實上這件事,對魏國也稍微有所影響。

還記得前兩年,禹王趙元佲的次子、朔方守趙成嶽,曾向朝廷上奏,言之前被他們魏軍從河套地區趕往北方的林胡、匈奴等異族,最近又蠢蠢欲動,屢屢在陽山、陰山一帶出沒,襲擊魏軍。

當時朝廷因為先王趙偲駕崩、正值國喪的關係,並沒有太過於重視,只是叫朔方守趙成嶽「便宜行事」,畢竟魏武軍的主力,目前就駐紮在河套地區,想來也不至於發生什麼變故。

在得到朝廷的回應後,原本就在抗擊異族的趙成嶽,加大了力度,甚至於,還邀請雲中守廉駁一同出擊。

也不曉得是不是趙成嶽私底下給廉駁送了幾車酒,亦或是廉駁自忖在投奔魏國後寸功未立,使得這位原韓國北原十豪之一的猛將,響應了朔方守趙成嶽的出兵號令,率領六千雲中軍出擊。

值得一提的是,當得知廉駁率軍出擊後,雁門郡的李睦立刻高度戒備,簡直比面對十萬秦軍還要警惕。

不過最終,廉駁只是在雲中郡北方大概五百里地的範圍內溜達了幾圈,擊破了幾個偷偷摸摸遷回來的胡人部落,斬了幾個自號勇士的胡人戰士,然後就高高興興地回雲中喝酒去了。

雖然這對於異族的部落確實很殘酷,但為了魏國的利益著想,駐守邊戎的魏軍當然不能讓那些異族部落有再次返回河套的念頭——來一次就打一次,打到對方徹底放棄迴歸河套。

但事實證明,為了生存,異族部落亦是不遺餘力,明明才被廉駁、趙成嶽、馮頲等駐守邊疆的魏國將領教訓過,但過了大半年,這些部落再次表現出企圖奪回河套的意圖。

這也難怪,畢竟河套一帶氣候溫暖、牧草豐盛,是天然的牧場,遙遠而寒冷的北方,如何會有比得上河套的肥沃土地?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識時務的異族部落,自忖己方無力從強大的魏國手中奪回河套地區,索性就臣服了魏國,以此作為代價,換取在河套地區生活的權利。

在朝廷的授意下,在朔方、九原、雲中等地,魏軍們接納了這些臣服的異族,允許他們將部落搬遷到河套地區,不過要求這些異族換上魏人的服飾,並學習魏國的語言與文字。

在魏國的恩威並施之下,魏國的威名逐漸傳到北地,傳到北方的諸羌胡耳中,使得這些長久居住在北方、幾乎很少與中原聯絡的羌胡部落,亦能得知,在富饒的中原,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叫做「魏」,比曾經與他們打過交道的「韓」還要強大。

漸漸地,這些北方大羌胡部落,亦有商隊來到朔方郡,用以香料、肉類、皮製品為主的貨物,換取中原的茶葉、絲綢、食鹽、稻穀等等。

雖然交易的規模並不算大,只能說是雙方在嘗試性接觸,但前景卻頗為可觀。

更重要的是,魏國向這些北方、西北方的羌胡部落,表達了魏國以及中原的善意。

總的來說,魏國的西北邊境還算是平靜。

轉眼到了三月份,韓王然再次遣使者韓晁、趙卓二人來拜訪魏國,一方面是交割當初購置魏國那批淘汰下來的軍備的錢款,一方面向魏國這個中原霸主表示尊敬。

當然,這所謂的尊敬,說到底也就是糊弄糊弄人而已,至少趙弘潤就非常清楚,韓國目前正死死盯著他魏國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都想著趕超。

這不,在韓晁、趙卓兩位韓使抵達大梁之前,趙弘潤還收到一份青鴉眾的密信,是安插在韓國王都薊城的青鴉眾送來的。

只見那些青鴉眾在這份密信中寫道,自去年「大梁會盟」之後,韓國似乎就有意效仿魏國的種種改革措施。

首先是在提拔人才方面。

曾幾何時,韓國跟楚國一樣注重門第出身,且國家大權,始終被國內的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繼承帝位?

人間執念

乘龍御天

芝麻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