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應對
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1章 應對,重生之神級學霸(志鳥村),志鳥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的唯一原因,就是有一篇《cell》,他要是脫離了鉀通道,脫離了自己第一次的成績,完全的重起爐灶,那就是無根之萍了,沒有幾個人會與他共建實驗室。
到目前為止,在場諸人考慮的其實都是共建實驗室,而且往往將楊銳放在此位上。
就大家看來,這已經是極好的待遇了。
至於蔡教授說的獨立實驗室,更像是一張畫餅,楊銳要拿到它的難度,遠遠比共建實驗室大的多。
甚至蔡教授自己,也是舉棋不定。
其實,要是就成果和論文來說,這裡一多半的學者比不上楊銳。
《細胞》、《自然》和《科學》三本期刊是科研領域的聖經,是硬的不能再硬的條件,全中國一年也發不了五十篇,分到生物學領域,根本達不到十篇。
雖然這個位數的論文,基本都落在了中科院、北大或清華等頂級高校或機構名下,但這麼些年積累下來,大部分的教授依舊沒有機會或能力在cns上發表論文。
就比如唐集中教授,他雖然在影響因子超過10。0的syst-biol(系統生物學)發表過多篇論文,但cell就是cell,和sb永遠是兩個世界。
當然,唐集中教授發表的論文影響因子低,也有時代因素,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學者,大部分偏向於發表中文期刊,此時的中文期刊也活的尚算滋潤。
另一方面,現在的中國大學,也不是唯影響因子論的。
然而,再怎麼看,《cell》也是石破驚天的力量,如果楊銳不是學生而是老師,哪怕是大四剛畢業留校的小助教,他也有資格獨立領導一間實驗室。
現在差了3年,總歸是讓人心裡拐不過彎來。
不過,蔡教授還是給了楊銳機會。
這已經是他不受傳統、慣性和世俗的影響,所做出的最大努力了。
但就目前來說,蔡教授還不想依著楊銳的話問下去,轉而道:“你說資金充沛,你認為需要多少錢?”
“20萬美元,再加300萬人民幣。”楊銳自己做的鉀通道專案都花了60多萬美元,現在想起來還要肉疼。
這樣的專案,基本是拿不回一分錢的,申請專利也沒什麼好申請的,甚至據此進行的研究,還是基礎性的,要據此研究的研究的研究,才是有可能申請專利的技術性研究。
不過,就像電影有實驗片、文藝片和商業片一樣,奔著獎項和格調去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純虧的。
像是pc這種名利雙收的專案,還是非常少的。
如果不是為了積累聲望,楊銳也不會自己投資做鉀通道的論文。
以後,這樣的研究,還是丟給國家實驗室比較好。國民繳稅讓科研狗糟蹋,總比讓公務猿糟蹋的好。
狗才是人類的朋友。
蔡教授對楊銳提出的數字並不意外,反問:“夠嗎?要用多久。”
“根據實驗的熟練程度,還有運氣,三個月到半年,當然,多點錢肯定要快點。”
“如果是10萬美元,400萬人民幣呢?”蔡教授不覺得楊銳要的多,但還是願意省一點外匯。
楊銳笑笑說“不行”,道:“大部分試劑都要進口。”
“如果半年能寫出這樣的論文……”蔡教授指著桌上的《cell》道:“這個經費我就批准了。”
“多謝蔡教授,那我繼續說了。”
“一次20萬美元,300萬人民幣經費的實驗室,咱們學校也不多的。”蔡教授提醒楊銳。
“我明白。”楊銳知道,如果重做一次原來的專案,肯定有不少副教授乃至教授願意加入,因為他們有極大的可能拿到cns第一作者或並列第一作者的榮譽。
只是對楊銳來說,這樣的實驗室的營養價值就太低了。明年想要新的專案,還要再來一次會議,也許比這次還難。
稍微醞釀了一下,楊銳再道:“我們先說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吧,我之前稍微瞭解了一下,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的檢測方法,大概有這麼幾種,我覺得,成立了新實驗室以後,可以先從檢測方法入手。”
“恩。”蔡教授頷首,檢測方法是純技術性的,比較穩當,也能獲得一定量的成果。
楊銳清清嗓子,道:“我覺得能做的,第一,蛋白質親和層析;第二,親和印跡;第三,免疫共沉澱;第四,谷胱甘肽轉移酶沉澱實驗;第五,化學交聯法;第六,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法……”
說到這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