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部分,大遷徙(長篇紀實文學)完整版,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7年開始施工;為確保下游的防洪安全和延長三門峽水庫壽命,對樞紐的洩量標準是否為8000立方米每秒和正常高水位是否定為350米高程、抑或355米、360米等問題,建議由黃規會向蘇聯專家組提出,在初步設計中進一步研究確定。

●1955年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西樓會議室開會,基本透過這一方案,並決定將黃河綜合利用規劃問題提交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討論。

●1955年7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鄧子恢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做了《關於根治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報告》。這份報告從古說到今,用大量的史實和事實歷數黃河之害,並對黃河水患的產生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

他最後指出,國務院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提議,請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採納黃河規劃的原則和基本內容,並透過決議要求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全國人民,特別是黃河流域的人民,一致努力,保證它的第一期工程按計劃實現。

他的話音剛落,中南海懷仁堂頓時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一千多位人民代表為黃河的美好遠景而歡欣鼓舞,許多代表稱鄧副總理的報告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報告,有的代表因過分激動而徹夜未眠。

周恩來對此描述說:“作了那麼一個世界性的報告,全世界都知道了。”

《人民日報》1955年7月21日發表社論《一個戰勝自然的偉大計劃》。社論指出:“這個報告在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徹底消除黃河災害,大規模地利用黃河發展灌溉、發電和航運事業的富國利民的偉大計劃。這個計劃集中地體現了千百年來我國人民的願望,也給今天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