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為民立命為聖繼學(二),三國雄圖,林楚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信心倍增,經過與馬良等幕僚商議,徵求了阿斗的意見,請示孫夫人肯,擬出了明熙書院的辦學大綱和招生簡章。
劉禪更是得意洋洋,想不到,他把後世的辦法拿來用,還真的有用。
辦學是個好辦法,透過學生與家長紐帶的關係,就可以把荊州的人財物等資源全部統攬整合,對迅壯大荊州的整體實力非常有效。
那天晚上,劉禪詳細對諸葛亮說出了,自己辦官學的想法和計劃。對目前報名近二千名孩子,要多方面的層層考察,符合辦學大綱和招生簡章要求的正式錄取進明熙書院各級學校。學校分重點班、普通班、預備班。對家長的考察,最重要的也是要的一條就是,政治上要可靠,是否忠於大漢,特別是對劉備的態度。
第二,是否遵紀守法,熱心公益事業等。
第三,對學生的考察,重點看孩子的天資、體格,優秀的進重點班重點培養,次之進普通班,剩下的進預備班經過培訓後,合格的可以升普通班。
第四,實行優勝劣汰、可升可降的考核辦法。就是說,重點班學員學習和紀律不好的,經考核後,降到普通班,普通班可以晉升重點班,以此類推,形成良性競爭的機制。
第五,教材統一,實用至上,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小學教材課程主要有語文、數學、天文、地理。語文課學習識字,以《急就章》、《三倉》、《五經章句後定》、《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等啟蒙字書為課本;數學課學習《九九》;天文課學習《六甲》,也就是四時節氣和六十甲子的計算辦法;地理課學習《五方》,當時所知的九州、山河、列國之名。中學分初階和高階兩個階段,《孝經》、《論語》等為初階教程;高階以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即《詩經》、《易經》、《尚書》、《禮記》、《春秋左傳》,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著作經典,《商君書》,《鹽鐵論》,《呂氏春秋》,《說文解字》,《史記》等經世濟民的著作為主。進太學後,根據學生特點特長愛好等,實現分專業授課,分農業、文書、財務、行政、商務、地理、計數、刑法、音律、丹青、天文曆法、軍事兵法等專業班,由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大師、大將親自授課。
第六,統一服裝,統一校訓,統一校歌。以天藍色短衣長褲勁裝作為校服,“精誠團結,奮向上,掃滅反賊,光復大漢”為校訓《漢戈行》為校歌。
第七,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全方位改善伙食。學生每天必須喝牛奶、骨頭湯,吃牛肉,學費及文具、伙食、服裝等費用全免,全部由官府開支。
同時,建立明熙書院的管理機構,經過大家商議公推劉備為院長,諸葛亮為副院長,馬良主管日常管理,向朗、黃月英、尹默(字思潛)、李撰(字欽仲)等荊襄名士大儒為博士,馬謖負責後勤保障,向寵負責安全護衛。各郡學、縣學各有安排,廣招英才,高薪聘請其他荊襄名士任教,特請黃月英之父黃承彥、龐德公老先生擔任總顧問,一時應者如雲。各級學校的官員比當地行政長官只低半階,俸祿卻是相差無幾。各地私學見有利可圖,有官可當,紛紛請求加盟。
由於破除了只有世家大族、官員子女,才能進明熙書院讀書的陳規陋習和門閥制度,明熙書院得到了當地民眾的交口稱讚和一致好評。在荊州上下的鼎力支援下,明熙書院辦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名聲遠播。
(各位看官:碼字不容易,請多鼓勵,求點選,求收藏,求推薦,求打賞,各種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