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太廟,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百二十枝。
她上一輩子見過的太廟,有戟門而無戟,因為八國聯軍來北京全盜走了。她現在看到的戟,上面卻有斑斑鏽跡,還有很顯而易見的坑窪,這是真的見過血的戟。
從戟門進入前殿內,這座大殿很空蕩,只有正中央供奉的木製金漆的兩把神座,帝座雕龍,後座雕鳳。這個殿在真正意義上,才叫太廟。因為每當祭祀的時候,會把後面中殿的神位移到這個殿來舉行祭祀。
座前陳放有供品、香案和銅爐等。老太監給她遞了香,張昭華就跪在蒲團上給神座進香。這裡兩側的配殿,設皇族和功臣的牌位,東配殿供奉宗室,比如早夭的趙王、魯王神主就在裡面,西配殿供奉有功大臣,就是功臣配享太廟的意思——然而張昭華從東配殿祭拜完畢,老太監卻沒有讓她進入西配殿。
張昭華心裡有一點頓悟。皇帝既以功臣配享太廟,又命別立廟於雞籠山。論次功臣二十有一人,死者塑像,生者虛其位——重點是,皇帝從來沒有公佈配享的人是誰。
配享太廟是多大的榮譽,幾乎是比世券還要穩妥的保證,這樣的功臣,子孫如果不謀逆,就世世代代與國同休。
那西側的配殿,門不是死死閉嚴實的,甚至裡面還有微微的亮光,能看到裡面黃色的帷幔,但這樣一種明亮的顏色,卻不能帶給張昭華暖和的感覺,反而有一種壓抑,不知不覺而又鋪天蓋地地襲來。
張昭華看了一眼,就不敢再看,乖乖跟著老太監穿過了前殿,走到中殿裡。
這時候的中殿應該叫寢廟,殿內也很空曠,正中室留了一個沒有名字的神主,張昭華知道這就是皇帝給自己留的了,因為旁邊還祔著孝慈皇后的神主,再旁邊,就是懿文太子的。
太子也能入寢廟——等太孫即位了,就會追尊自己的父親為皇帝了,所以將懿文太子的神主放在這裡,也是應當。
張昭華恭恭敬敬地拜了八拜的大禮,然後走上前去又跪下來,摸了摸神主前面放置的,兩把神椅的腿。
神龕前面陳列著與神牌數目相同的帝后神椅,對於皇后的祭祀,明代僅供原配,也就是說,只有皇帝的第一個妻子,才享有祔廟的禮儀,之後不管是繼立還是本生,都不能升祔太廟。
所以這椅子一把是皇帝的,一把是馬皇后的。
她其實很想見一見這個書裡不吝溢美之詞的賢后,但是她沒能見上。她知道此時安徽有一個禮儀,家裡的老人去世之後,子孫會留著老人坐的椅子,要是想念老人了,就摸一摸椅子腿,好像又回到承歡膝下的時候。
這個禮儀,好像到後世就沒有了,但是現在,總還有可以奉行的機會。
張昭華就輕輕摸了摸椅子腿,感覺這裡的燭光,都好像溫柔了許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