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紀非,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怎麼會是國子監監生——

張昭華道:“按理來說,應該是遣行人來,為什麼會派來國子監的監生?”

所謂的“行人司”,是本朝獨有的一個機構,凡頒行詔赦,冊封宗室,撫諭諸蕃,徵聘賢才、賞賜慰問、賑濟軍旅等等,都會派遣行人去傳旨,這可以被看做專司外交的官署,也可以看做是皇帝的特使機構,行人即是皇帝派來的特使。

因為此時皇帝對宦官控制地極為嚴格,宦官不可能出使宮外,所以皇帝對行人的人選很重視,剛開始還是舉薦的人才,到後來直接是非進士不授予行人。

但是秦王訃告並不是交給行人,也不是由秦王府的使者而是由國子監監生送來,這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

“你也許不知道,”高熾對著明亮的燭光眯了眯眼睛:“洪武十八年時候,郭桓案爆發,一開始的矛頭,就指向北平。”

這件事情張昭華當然記得,御史餘敏、丁廷告發戶部侍郎郭桓和北平承宣佈政使李彧與提刑按察使趙全德侵盜官糧,皇帝大怒,追查下去,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吏皆死,連坐無數人。如此是造出了無數的冤獄,許多官吏沒有侵盜官糧沒有坐贓,但是在審訊的三木之下,不得不認下罪名來,說是將贓銀借寄到了某個富戶那裡,所以民間許多富戶因此也遭了無妄之災,幾乎也是破產。

“那個時候有一個叫金文徵的助教,揣測帝意,以為皇上想要整頓北平官場,”高熾道:“就夥同吏部尚書餘熂,鬧了一次學潮,不僅要國子監祭酒宋訥致仕,還要朝廷徹查北平貪腐案,言辭鑿鑿說北平一個省的最高長官和京師戶部勾結,背後沒有人指使是不可能的。到最後已經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在國子監學習的北平學生,幾乎被他們毆死,連通州學生都不能避免,鬧出這樣一場,還扯到南人北人的科舉的事情,皇上就將金文徵和餘熂處死,才算壓下去了。”

只有身處漩渦的燕王一家清楚,皇帝確實是想收拾北平的,這中間的事情很複雜,現在想起來依然心有餘悸。皇上最後將鬧事的人處死,不代表他就心向北平官場,而是因為考慮到事態需要平息。

可以說,國子監學生鬧起事來,幾乎逼得燕王一家不得不單車匹馬來到南京請罪,然後又被髮放到中都鳳陽守靈大半年,直到隔年才回去,這期間又是中山王徐達的孝期,燕王和王妃憂思恐懼形銷骨立,世子高熾腿傷加重,傷疤至今都深可見骨。這樣的仇恨,讓王府一家人聽到“國子監”三個字都恨得牙根癢癢,如今秦王薨逝,皇帝卻再次派了國子監的學生來送訃告,如何不讓燕王府震悚!

他們一晚上都輾轉反側揣測皇帝是什麼意思,然而第二天這幾個監生就向燕王府眾人傳達了皇帝的旨意,第一件是公佈皇帝為秦王朱樉賜下的諡號:

“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諡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諸子,以爾年長,首封於秦,期永綏祿位,以籓屏帝室。夫何不良於德,竟殞厥身,其諡曰愍。”

賜諡曰“愍”,這諡號一下,北平眾人都不禁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了。

皇帝一邊說著哀痛之情,一邊卻毫不留情為秦王定下了這個諡號,要知道“愍”是個中諡,所謂在國遭憂曰愍,仍多大喪;在國逢骨曰愍,兵寇之事;禍亂方作曰愍,國無政,動長亂;使民悲傷曰愍,苛政賊害。

也就是說,皇帝認為秦王是個沒什麼政績,反而給所在藩國帶來動亂,使百姓悲傷的藩王。

而且“愍”是中諡,什麼樣的人有中諡——用之閔傷焉,用之無後者焉。也就是說,擬定諡號的人對他感到悲傷感懷,這一點倒是符合皇帝的生父身份,但是之後那一條,就是在說秦王絕後了。

皇帝為什麼會認為秦王是絕後了,因為他和正妃沒有生育嫡子,世子朱尚炳是次妃鄧氏所出。

皇帝不是第一次給他兒子這樣的諡號了,早在洪武二十二年魯王朱檀死後,得到的諡號更是可怕,叫“荒”,這可徹徹底底是個下諡,也就是惡諡。

“荒”的解法,凶年無谷,不務耕稼。外內從亂,家不治,官不治,好樂怠政。

當然老子要給兒子蓋棺定一個如何的諡號,於情於理都是可以的,他們沒有置喙的餘地。不過他們也都暗暗在想,秦王和魯王怎麼就招了皇帝如此厭惡。

果然監生就公佈了第二道旨意,說是皇上有鑑於藩王多行不法,怙惡不悛,特地蒐集幾位典型範例,編了一本書,發放給每個藩王仔細閱讀,讓他們引以為戒。

皇帝愛編書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了,之前就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借蝶殺人:蝶葬

打死也不說

黃帥心語

九十八度

大神夫人狠彪悍!

巴喬的中場

誰讓這小子契約雙胞胎校花的?

夢見星辰s

卷死後他穿成了天才兒童!

懷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