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報,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昭華走到中殿裡,卻被阿葳告知王妃睡下了,她要回去卻被拉住,說是王妃睡不了多長時間,約摸不到一刻鐘就能醒來。
徐王妃以前很少睡午覺的,但是因為如今是四月份,四月在十二個月中是不同的,從清明節一直到先懿文太子的忌日,一直作大醮,燒紙焚香齋醮將近一個月,王府中做法事是非常勞心勞力地,特別是因為王妃還要給中山王徐達跪經,一跪就是一整天,張昭華不知道勸了多少次,但是王妃還是不肯起身。本來就吃得少,腿還不好,這一個月下來直看著清減了許多,精神也支撐不住,中午就開始睡一會兒覺了。
四月初五的時候王府從東向西搭起了三個大棚子,每個大棚子裡大約七八十個道士,穿的天師的衣服,手上拿著各式各樣的法器:有的人敲著長鼓;有的人端著墨斗;還有人持著拷鬼棒作凶神惡煞狀。還有二三十個道士吹著法螺,繞著法壇行走,此起彼落——這就是在做法壇,分水上與陸地兩部分,所以也叫水陸道場,開設這個道場一是超度,二是祈福,最是盛大,王府所有人都齊齊唸經誦文,燕王一家子是為馬皇后、懿文太子還有中山王唸經追禱,王府其他人就是為了自己逝去的親人或者祖先,這時候道士是允許託包袱的,也就是為死去的親人捎東西,大家就特別珍惜這樣的機會。
宮廷裡規矩森嚴,長年累月是不許祭奠自己的親人的,一不許焚香,二不許燒紙,三不許上供。可憐的宮人無論過年過節或遇親人祭日,也只能找個沒人的地方,默默地哭幾聲。王府比之宮廷就寬限了許多,可以奔喪,但是還是不許私自祭奠,所以有這樣大醮的時候,就是非常難得的機遇,她們也最迷信,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報答親人的機會。
一場大醮也到了尾聲了,張昭華就好像放下了千斤的擔子,等王妃醒來,她就將用金袱袋包好的佛經交給了王妃:“這是兒婦手抄《經》二部,母親看看,能不能供養靈前?”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是張昭華用隸書工工整整抄寫的,府中諸人為馬皇后、先太子祈福,都是手抄《心經》,只有徐王妃是抄錄這部《恩重難報經》的,而且發願抄十部供奉佛前。抄經不是好抄的,抄錯一個字就要重新抄,何況這部經文字數還特別多,尤為不易。王妃日以繼夜抄錄了八部,在大醮快要結束的時候,還有兩部沒有抄完,張昭華就幫她抄了餘下的兩部,當然她並沒有提前告訴王妃,只是自己偷偷抄了,今日才呈送給她。
王妃開啟經書,看到上面工工整整的字跡,又見經中這一句“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就垂淚道:“佛經上說,云何報得父母深恩,當為父母,讀誦此經,佈施修福,書寫此經,能造一卷,得見一佛。以造經力故,能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我父生時,我未盡孝道,死後欲得報恩,卻無處可報,隻立誓抄些經書,也不知天上地下,我父知否?”
張昭華真切道:“母親只記得先翁恩重難報,卻不知兒婦也有此心,見母親形貌衰羸,勞心忘身,如何不痛!母親且顧念我,莫要傷心過深,哀毀過甚,讓兒憂心繫念!”
王妃就抱著她哽咽:“我兒孝心,一何如是!”
眾人一同相勸,張昭華撫慰良久,才讓王妃止淚。張昭華見王妃心懷不暢,就有意說一些高興的話來調劑,說到幾位家將夫人的身上,張昭華就道:“前日見得王夫人,向我問起藍藍,我說她家剛剛安頓好,不日就要搬出王府。王夫人就問我要了住址,看模樣倒是有意走動。”
徐王妃就道:“王氏是何時見的藍藍?”
“就是三月中旬,在咱們府裡後花園見的,”張昭華道:“我記得王夫人還真是喜愛藍藍,一直拉著手不放開呢。直到輔哥兒來迎她了,才戀戀不捨走了。”
“輔哥兒見過藍藍麼?”王妃打起了精神,細細問道。
“見了一面,差點鬧出烏龍來,”張昭華抿嘴笑道:“輔哥兒的披風劃過了藍藍的眼角,霎時紅腫了,瞧著倒是嚇人,不過上了藥之後就無礙了。我瞧著輔哥兒——”
“輔哥兒怎麼了?”王妃問道。
“瞧著他心裡頗有歉疚之意,”張昭華道:“只是嘴上妨礙說,走時候回看了好幾次。”
王妃就若有所思,又道:“這些日子,各家隨我在府中唸了許多經,你過幾日再叫她們來聚一聚,把藍藍也叫上,端午之前熱鬧熱鬧。”
張昭華就抿嘴笑起來,果然按照王妃的吩咐,叫幾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