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 見忌,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昭華點點頭,復又搖搖頭:“就算改了這幾處,怕也有其他地方,還能被皇爺挑出錯來——其實我有兩個辦法,一個上策,一個下策,二者都可以過了眼下之關,但是上策可以保證以後再無表箋之患。”
高熾一震,道:“敢問下策如何?”
“下策就是,”張昭華道:“秦王已喪,晉王居長,今年聖節,父親可致書去山西,請晉王牽頭,所有分封在藩國的藩王,都以晉王為首,制書賀表,全都先交到晉王這裡,在聖節這一天抵送京師,想必隆重,這也是親親而尊長之意,皇上見了也會歡喜。這些表文匯聚到一起,抄錄一份送來北平,朝鮮這個表箋,完全可以東抄西借。皇上發作不得,因為這表文的每一句話,都能在諸王的賀表上找到,然而又不是同一位藩王,皇上挑出詞句來要發作朝鮮,自然要發落某一位藩王,所以這表文,自然能順利透過。”
張昭華出的由晉王領銜諸王一齊遞送賀表的主意,其實有深刻考量。
因為皇上如今立了太孫,而將年長的兒子全部分封出京去,京師之中,無人可攖其鋒,甚至連年幼的皇子,也要禮避三分,這一點其實很讓一些藩王不忿的,朱允炆即算是太孫又如何,他是功績能服人還是德行能服人,連年紀都不能服人,出身還有硬傷——他母親不過是扶立的繼室罷了,仔細說常氏所出的朱允熥還比他名正言順一點呢,但是偏偏因為皇爺喜歡他,就立了他做太孫,這讓像晉王這樣的,也算皇后嫡子,秦王既喪,他便是諸皇子之中最尊,去了京師反而要向黃口稚子行禮,心中如何能服氣!何況論孫輩,晉王世子才是第一個降落的皇孫呢,諸孫之中,還是最為年長,偏偏還要被朱允炆壓著。若是懿文太子還活著,諸王都不會有一星半點的怨言,想想太子對諸位弟弟的照拂庇護,再看看如今太孫屬官對諸王的態度,沒錯——太孫的屬官對諸王不友好,私底下常常說一些不中聽的話,認為皇帝對皇子分封太重,這樣的聲音,在先太子還在的時候,是根本都沒聽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