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豈曰無衣,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m1?v'i?CF?s?(m??lYB?!?2V?Z7>?kHS?p??B+?年八月十二日,也就是在燕王朱棣起兵一個月零六天之後,朝廷的北伐之師在耿炳文的率領下抵達真定,此人的到來,讓燕王朱棣略略沉吟了一下。\r
耿炳文此人,與高皇帝同鄉,都是濠州人。當年在高皇帝麾下,受命攻佔江浙門戶長興,駐守十年之久,經歷大小數十戰,屢拜張士誠之師,因此功封長興侯。此人當真是一員元勳宿將,不過年紀卻有些大了。他掛印出徵,左右將軍分別是駙馬李堅和都督寧忠,依照黃子澄的奏請,建文帝又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李文、平安等部,分路進軍北平。\r
耿炳文率十三萬大軍,號稱三十萬,抵達真定,而獲得訊息的燕王並未急於出師迎戰,而是命張玉悄然前往真定周邊檢視軍情,而張玉回來之後,道:“南師此來,軍紀渙散。主將耿炳文年邁氣衰,欠奉潘忠、楊松有勇無謀,我等欲通南下之途,可以先破潘楊之師。”\r
燕王點頭,笑道:“當年我隨中山王北伐時候,中山王曾對我評論諸將,道耿炳文善守,進攻非其所長,朝廷派他來,就是以己之短,克我所長。不過他們也沒什麼更好的選擇了,總比宋忠之流強許多。”\r
提到宋忠,在坐的諸將不由得哈哈笑起來。朝廷派都督宋忠駐紮開平,用來防燕,然而燕軍起兵,長驅直下,宋忠自開平經居庸關退保懷來,七月十五日就被殺到懷來城下的燕軍捉住殺了。懷來這一場仗贏得痛快,不過燕王當時就諄諄教導諸將:“宋忠本庸才,才掌一兵柄,便驕縱目空,此輩乃是熒惑小人,我視之如狐鼠。不過區區小勝,不足為喜。”\r
提到北伐,燕王忽然停頓了一下,心中大嘆道:“倘使鄭國公、涼國公俱在,我何敢倉促起兵?高皇帝誅戮勳臣,要留無刺棘杖給新帝,倒成了我之福了!”\r
他環視分毫未覺的諸將,心中又道:“假使天命在我,我復高皇帝萬世法,唯獨不能效高皇帝屠戮功臣之舉,此輩皆為國家屏障、社稷柱石,殺之何益?漢光武、唐太宗庶幾可效也。”\r
耿炳文抵達真定的訊息同時傳到了徐王妃的中殿裡,其餘諸將夫人並宮女子似乎不以為意,唯獨北平歸降過來的幾位官太太似乎神色有異,手中的針線都做得不精心起來。\r
徐王妃看到張昭華反而露出喜色,不由得問道:“我兒,你笑什麼?”\r
張昭華揉搓了一下手上的針腳,道:“兒聽聞朝廷派長興侯耿炳文來攻北平,左將軍為大名公主駙馬李堅,同行的還有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乃知朝廷無人可用。父親破真定之圍,指日可待。”\r
她這麼一說,諸位夫人都抬頭看她,嘴快的小王夫人道:“這是從哪兒看出的?”\r
“安陸侯吳傑,”張昭華道:“女兒嫁給了齊王;江陰侯吳高的女兒嫁給了湘王,偏偏這二王,一個叫皇帝廢了,一個叫皇帝逼死了,如今卻又派了這兩位來,好像存著使功不如使過的心思,想要安陸侯江陰侯死戰,洗脫身上的嫌疑,然而其實是皇帝無人可用,且猜忌心甚重,只叫他們協同用兵,而不是獨掌一兵,真正用兵的耿炳文、李堅和寧忠三人裡,耿炳文之子耿璇是江都郡主的儀賓,李堅是大名公主的駙馬,大名公主親向呂太后,只有一個寧忠,是昔年高皇帝提拔上來的人——皇帝任命的統帥都是親家,帶領大軍的都是外戚,但都不是好的統兵大將,說實在的,我聽聞這些將領之中,都督盛庸身經百戰,顧成撫綏蠻夷,平安有勇有謀,聲名卓著,這些人,都是高皇帝慧眼獨具,從行伍之中撿拔出來留給皇帝的可造之材,若高皇帝天命有加,這些人未嘗不能在高皇帝手上,成為有如藍玉一般的驍將。”\r
高皇帝是屠戮了許多功臣,但是他不是一味地殺,他知道國朝相比於前朝,最嚴重的是北狄之患,甚至比漢朝的匈奴之患還要深重。因為蒙人兵強馬壯,不甘心被逐出中原,隨時都想南下,而且具備了南下侵略的實力。所以他在剪除功臣的時候,卻也十分注意到行伍起身、背景清白且歷經戰陣、驍勇善戰之人,這些人,像顧成,原本是個繼承了祖父之業操舟的人,當年高皇帝渡江就坐的他的船,看中了他一把子力氣,親自將他選為帳前親兵,擎蓋出入。事實證明高皇帝看人的眼光沒錯,或者說,在看武將的眼光上,獨具一格。顧成跟著高皇帝出入,大小數十戰,皆有功,從百戶晉升指揮僉事、再晉都督僉事,一步一步都是憑功勞上去的,這些人就是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