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扳指,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豈不是更加珍貴了。
“不是說只是普通官宦人家麼,”張昭華嘟囔道:“做一個藩王的長史,家裡就能這麼有錢了嗎?”
說著又拿起來細瞧,問道:“為什麼是坡形,不是圓形呢?”
這枚扳指造型很奇怪了,不是圓形,居然是一面高一面低的梯狀,和後世她眼見的完全不一樣,她想要知道是什麼道理。
聽她問這話,糧長倒驚訝了,反問道:“為什麼不是坡形是圓形呢,難道你還見過圓形的嗎?”
張昭華急忙道:“難道沒有圓形的扳指?”
“至今沒有見過圓形扳指,”糧長搖頭道:“韘,初見於商代,春秋之後使用頻繁,就是用以扣住弓弦,也可以防止弓弦擦傷手指。這東西只有一面高一面低,才壓得住弓弦——你說的圓形的話,這個我也沒想過,不知道會不會打滑,又或者和弓形有關吧。”
張昭華忽然想起來後世有這麼一篇研究清朝末年的文章,說是老北京有句順口溜,叫“貝勒手裡三樣寶,扳指、核桃、籠中鳥”,說是八旗子弟爭相以貴重材質比如犀角象牙翡翠製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
張昭華又想起自己看到的圓形扳指好像確實都是清朝流傳下來的,那是不是說明清朝以前的朝代,扳指的款式只有坡形——那這就是漢人和滿人的地域風俗的不同之處了,也不是弓弦的問題。
糧長問是從哪兒來的,張昭華也一五一十道來,並道:“那高煦家在北地通州那邊,也許是通州市肆繁華,竟能採到這樣的好東西。”
糧長若有所思道:“通州那裡,受金、元影響大,和南邊是不同。”
“他還有一枚白玉扳指咧,”張昭華道:“價格肯定比這一枚還要高,要不然他就會把那一枚給我的。”
“還有一枚白玉扳指?”這回糧長搖頭道:“不會比這一枚更值錢了。民間多用馬骨、羊骨做扳指,富貴一點的,用鹿骨或者玉石——就算是羊脂玉,也抵不上這一枚值錢。”
“能值多少錢?”張昭華眼睛亮晶晶地看著他。
“把你這樣的,湊十個賣了,”糧長哈哈笑道:“就剛好抵了價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