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扳指,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晃眼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就到了,在臨近年關的時候,草市上都會看到扛著粉色手扎燈籠捆沿街叫賣的商販,上百隻燈籠用一根麻繩捆紮在一根粗長的竹竿上,象個大磨盤,麻繩系的活釦,隨解隨賣。
在後世的元宵節,並不如現在這般盛大,這裡是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門上最起碼也要掛上兩三個燈籠,張昭華在十三日的時候和張麒張升去了永城縣城裡玩了一天,晚上回來的時候,從官道兩邊可以看到煙花如星雨一般的場景,尤其夜間燃燈,更是蔚為壯觀——一個小小的縣城就是如此了,可以想象京城秦淮河畔,一定是如詩中所寫“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樣的美景了。
城裡的花燈做的精巧,而且種類繁多,直能把人看花了眼去,且不說紗燈、花藍燈、龍鳳燈、稜角燈、樹地燈、禮花燈等,各種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製作材料是由竹木、紗絹、絲穗、羽毛、貝殼等,只說在燈上題了剪紙、書畫、詩詞什麼的,看著就新奇有意趣。
鄉下的燈也有賣的,做的粗糙些,也沒那麼許多新花樣,就是大紅大綠看著好看,而且多是做了自己點的,做多了就拿去賣,十個也就兩文錢而已。
張麒是會做的,做一個八角燈就是要用蘆葦杆、紅紙、線、剪刀和膠糊糊罷了。把蘆葦杆弄折成四份,拼成一個正方形,再用線把縫合的地方紮起來,一個框子就做成了。連做五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出來,把四個框子角對角紮在一塊兒,再把剩下的兩個正方形一上一下和先前那個四個一樣紮好,燈籠大框架就成了。
模具弄出來,接下來就是糊紙美化,這也是最後一道工序梳腰口,在燈籠的腰部糊上紅紙。紅紙上可以預先畫出許多吉祥圖案出來,包了腰之後,兩頭再用其他顏色的彩紙一包,一個手扎燈籠燈籠就做好了,也甚為美觀。
“囡囡,”王氏的聲音傳來,“去挑一挑燭心,門上燈籠的光暗了。”
張昭華應了一聲,走到大門前,用長杆把掛在門邊的兩個燈籠挑了下來,果然看上去黯淡了許多,張昭華就取了插在垛子上的針具,從孔隙裡插了進去,這樣是可以從燈面上看到具體位置的,剝掉蠟燭旁邊的燈花,果然明亮了許多。
張昭華把燈挑了上去,從門縫裡又看到一群小孩打打鬧鬧地經過,手上都提著燈,不過不是紙燈,而是蘿蔔燈。
這種燈就是哄小孩子玩的,找一個大蘿蔔來,從中間切開挖個洞,往裡面倒上一些煤油,放上個燈芯,再放上一個小小的棍子,然後用一根鐵絲穿進裡頭,鐵絲上纏根小棍,點亮燈芯,就是一個蘿蔔燈了,就是來打發小孩子的,偏偏小孩子都喜歡地不得了。
張昭華回到屋裡,聽著隔壁大房傳來的聲音,似乎是王氏在和新婦說著什麼,兩人都在笑——張昭華嘆口氣,這回好了,心裡積著事兒輕快不了的人是她了。
為什麼會心裡有事,那就是眼前桌上這一枚扳指害的了。
張昭華嘆了口氣,伸手把這一個害得她兩天都沒睡好的東西舉了起來,放在燈光下細看,果然這東西細細看來,不是凡品。細膩地如同象牙一樣的戒面上,有至純的黑色條紋,如同星河一樣,被燭光一照,十分光亮耀眼,裡面隱約可見多而繁盛的黑子,每每看得人目眩神迷。
之前她還狠狠嘲笑了一番這枚扳指的前主人,現在她覺得自己才是應該被嘲笑的人。
價值十萬錢——這句話也許有那麼一點誇大的成分,但是價值不菲是真的,也確確實實罕見珍稀。還記得她拿給糧長看,糧長看了材質,說像是鹿角。
“犴達罕的角,”張昭華道:“這是個什麼東西?”
“哦,居然是這東西的角,”糧長恍然道:“犴達罕也是鹿,卻是珍禽,狀如犛牛,身軀很像駱駝,四條長腿也與駱駝相似,肩部高聳有如駝峰。而且只有雄獸的頭上有角,雌獸是沒有的。”
“這東西哪裡有?”張昭華問道:“是關外的動物嗎?”
“這我也記不清了,”糧長起身開始翻書,道:“需要找找。”
他們倆翻了一下午書,終於在圖鑑找到了,張昭華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問道:“說這種鹿在不鹹山——不鹹山又在哪兒啊?”
“不鹹山就是白頭山的古稱,”糧長道:“遠在東北,比黑河還遠呢。”
張昭華驚歎了一聲,白頭山應該就是長白山了,沒想到犴達罕這東西居然是長白山裡的珍禽,而且聽高煦的話,是百餘頭裡面才能找到一個有黑色文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