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皇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7章 聚寶盆一,南北大唐帝國,星辰皇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父此去臺北,在距離城北二十里處的淡水北岸發現了瓷土。臺灣島移民日漸增多,對生活用品的市場需求很大,鍋碗瓢盆都需要商人從大陸運來,售價居高不下。為父想著,利用發現的瓷土在當地建立一座制瓷坊生產瓷器,滿足本地百姓對對碗這類日常用品的需求,售價肯定比商人運來的瓷器便宜。”

朱誕對著兩個兒子說道,他此去臺北縣七八日就是為了尋找商機發展商業賺錢,一個家族要想興望發達,僅僅依靠那點田產產出肯定是不夠的。

“為父想讓二郞你去主持制瓷坊的建設,不知你是否願意?”

朱岑今年以二十四了,本想在科舉上有所建樹,可屢試不第,也就放棄了從科舉尋出身的想法,便跟著父親打理家族產業。

畢竟初唐科舉還沒有宋明時那般受到整個社會的推崇。

“孩兒願意,只是我們家從未涉足制瓷業,要建制瓷坊得招募一批熟練的制瓷匠人才行。臺灣本地遷來的移民不是權貴富戶就是貧民,恐怕很難招到制瓷匠人,只能回江南去招人才行。”

朱岑思索一番說道。

“爹,建制瓷坊除了招匠人還得建燒瓷的窯,費用可不在少數,家裡有足夠的財力嗎?”

制瓷的窯跟燒陶的窯不可同日而語,建造極為講究精貴,需要耐幾千攝氏度高溫的耐火粘土建造,費用可高了去了。

朱岑可是打理了幾年家族產業的,家裡經過此次整族遷至臺灣,幾乎耗掉了半個家底。去年從都督府獲得的田地那可都是從未開墾過的沼澤、荒草地和密林。一萬多畝的地到現在經家族幾百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僅開墾了三分之一。其中又只有一半開墾出來的土地趕農時種了一批水稻下去,因為是初次耕種,產量根本沒法和家鄉蘇州比,勉強保證了一家老小捱到今年夏季的早稻成熟。

至於燕王鼓吹的種甘蔗發財?拜託,口糧都還沒保證呢,甘蔗就只能試種個一二十畝看看收成。

坑人的是,只從《海外奇聞錄》上看到甘蔗種一年就可收穫,可沒有具體說甘蔗何時播種何時收穫啊?以至於很多移民剛開出了地,實際上以過了種甘蔗的時節還種了下去,到了本該收穫的季節卻沒法收了賣錢。

即使那些懂種甘蔗的農人在合適的季節種了下甘蔗,在十二月收穫,也因臺灣剛開始出產甘蔗,產量很小,規模效益小,也沒商人來收甘蔗去榨糖。最終只能自己一家老小天天吃甘蔗吃掉了。

朱家現在的情況是口糧靠去年種的,肉食就靠家中青壯去山林裡打點野味,要用錢的地方基本是坐吃山空的情況。

開一座制瓷坊,是需要大筆錢投入,問題是朱家把老本拿出來用掉了,在制瓷坊盈利前怎麼辦?

“二郞擔憂的是,為父想著此事幹脆和顧家合作開辦制瓷坊,兩家各佔五成的股。”

朱誕琢磨後想出了與顧承合股的法子,兩家世交百年,家中情況相差無已。

“爹,那我待會去顧家跟他們商量下合作事誼。”

朱誕點點頭,同意了。

“爹,大哥去當了兵,二哥負責制瓷坊,那我做什麼?”

身為家中第三子,已滿十八歲的朱巍尋問道。

“你就暫時接替二郞管好家中的田地開荒,還有本月中旬就要種下去的甘蔗。”

“哦……”

朱巍有些失望,他對種地啊、開荒啊,一點興趣都沒有,他更喜歡去打獵,話說臺灣的鹿群是不是太多了?

臺灣山地中生活著體型堪比北半球寒溫帶馬鹿的水鹿,平原和丘陵地帶則生活著大量的梅花鹿。在荷蘭人未到臺灣前,臺灣幾乎遍地都是鹿群,當地番人最多不會超過十萬,成了鹿群最理想的棲息地。

隨著近兩年華人移民的大規模移入,伴隨著砍伐森林開墾荒地,移民為了獲得肉食開始大規模狩獵鹿群,鹿群在平原的棲息地受到破壞,種群數量呈現減少的趨勢。

臺灣大量而廉價的鹿皮也成了商人們此時販回大陸賺錢的最重要商品。

朱家與顧家聯合在發現瓷土的淡水北岸,大屯火山下後世的北投區開建制瓷坊,招募匠人,引起了在臺北經商的商人和權貴們注意。

他們此時才晃然大悟,以前只看到了臺灣島上看得見的財富,如獸皮、田地,卻沒有看見掩藏起來的財富。至於珍貴的木材,現在又不是大陸珍稀木材被伐光了的明清,臺灣有的,劍南、山南、江南、嶺南多的是。真有商人從臺灣運木材回大陸,能把他家底賠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原神:踏空穿越,開局不死不滅

一隻小小小小書童

陰陽界縱橫系統

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