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毛澤東品國學,卡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步的科學技術時,又談了諸葛亮的兵器改革,說:我們祖先使用的十八般兵器中,刀矛之類屬於進攻性武器,弓箭是戈矛的延伸和發展。由於射箭誤差大,於是又有了弩機,經諸葛亮改進,一次可連發十支箭,準確性提高了。他徵孟獲時使用了這個先進武器。可是孟獲也有辦法,他的三千藤甲軍就使諸葛武侯的弩機失去了作用。諸葛亮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藤甲是用油浸過的,於是一把火把藤甲軍給燒了。

毛澤東還常以諸葛亮作為智慧力量的象徵激勵幹部和戰士。在紅軍時代,他就多次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只要我們有誠心,有耐心,湘粵贛邊就能有千個萬個“諸葛亮”。動員起來,參加我們的鬥爭,那我們幹出來的事業就一定比當年的諸葛亮不知要偉大多少倍。

客觀地講,歷史上的諸葛亮並非小說塑造中的那樣全美全能。1959年7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擴大會上就說:人的認識是逐步發展的,不可能如同孔明那樣,事先安排定錦囊妙計。毛澤東還說:單獨的一個諸葛亮總是不完全的,總是有缺陷的。他在讀宋蘇洵《權書·項籍》有關評說諸葛亮“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條時,寫下了精彩的批語:

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①

第三章 毛澤東智品古代史籍(15)

歷來史家皆大頌特頌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思路,但毛澤東卻奇語驚人,別樹一幟,言之成理,堪稱卓見。

陳慶之:“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陳慶之傳》載於《南史》第六十一卷。毛澤東在該書封面上,用粗重的黑鉛筆劃了讀過兩遍的圈記。在目錄“陳慶之”三字旁,劃了兩條著重線。在傳記開篇的天頭上,連劃四個大圈,又用他蒼勁的筆跡,醒目地標寫著“陳慶之傳”四個大字。在第一段介紹陳慶之生平的地方,毛澤東富含深情地批註:

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一九六九年六月三日在武昌

文內許多地方,毛澤東又圈又點,劃滿了著重線,足見他閱讀之專注和傾情。

陳慶之是南朝梁武帝時出身寒門的著名武將。為人忠正耿直,有膽,有識,有才,建有赫赫武功。

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魏徐州刺史元法儈降梁,梁武帝派陳慶之去接應,又讓他率軍隊護送豫章王綜入鎮徐州。魏十萬大軍抗拒,都被陳慶之挫敗了。後豫章王投奔了魏,陳慶之及時地“斬關夜退”,保全了軍隊的實力。

大通元年(527年),陳慶之攻打魏國的渦陽,魏派兵增援。有人說:派來的前鋒必定是精銳,打勝了算不上功勞,打敗了挫傷自己部隊的銳氣,不如不打。陳慶之說:魏兵是遠道而來,征途疲憊,只要我們敢打,沒有打不敗的道理。他親自率領五百餘兵卒奔擊,魏前鋒被破。陳慶之迅速佔領了渦陽城,與攻城的魏兵,自春至冬,打了“數十百戰”。有人想退兵,陳慶之堅決反對。魏在城周圍修築起十三座堡壘,被陳慶之先破了四壘,他把這四座堡壘的俘虜,全都割去了耳朵,讓其他九座堡壘的敵兵看,加強威懾力量。又鳴金擊鼓,奮勇進擊,魏兵大敗,渦水為之塞流。陳慶之乘勝又佔領了城父。

也正是在這一年,魏國大亂,北海王元顥來降,梁武帝派陳慶之護送他回魏國為帝。陳慶之又屢挫魏軍。魏軍將領丘大千以精兵七萬,分築九壘抗拒陳慶之。陳慶之從早到午僅半天的時間就攻陷了三壘,魏兵退。魏濟陽王元暉業以兩萬人來救,被陳慶之擊敗,暉業被擒。魏又派出大量援軍,據守滎陽。陳慶之軍中很恐慌,他對眾人說:“我等才有七千,賊眾四十餘萬,今日之事,意不圖存,須平其城壘。”在他鼓動下,戰士們勇敢地攻下城池。入城後,又被圍,陳慶之率精兵三千人大破之,魏軍逃散降服。陳慶之護送北海王元顥以來,“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

陳慶之破關斬將、所向無敵的英雄戰績,充分體現了他的果敢機智和軍事才能。這是軍事家毛澤東多次閱讀他的傳記的根本原因。

1969年,毛澤東已是76歲的老人,遠離戰爭年代也已二十年,他自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威武雄壯的經歷,為陳慶之的事蹟所引發,從而心馳“神往”古戰場,產生“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千古共鳴。難怪他對“此傳”要反覆閱讀呢!

“馬周才德,迥乎遠矣”

毛澤東在讀《舊唐書》和《新唐書》時,對於《馬周傳》都十分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開拓者

巴喬的中場

錯撩偏執男主後我甩不掉了

鍵盤君jun

無雙將

抵制日貨

託福閱讀1000詞

溫暖寒冬

月老下凡

緣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