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1部分,重生呂布一統三國,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某些領袖拍拍腦袋,天塹必須要變通途,呂布就是再想好大喜功,也必須遵從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無法強求。
看著主公一臉失望,賈詡連忙笑道:“主公,雖然無法修出一條完整的馳道,但我們可以分段修築,無法逾越的地方我們繞路便是,反正馬匹也需要休息,中間必須要換馬,馳道也沒有必要修得那麼完整。”
賈詡常年生活在北地郡,對黃河以北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便在大地圖上大致標示出那些地方可以稍作平整就可以修出馳道,那裡地方要繞行。這樣畫出來的路線彎彎繞繞,跟後世的股線非常相似。
賈詡笑道:“主公,您別看這些路線支離破碎。彎彎扭扭的,但每一段之間馬車都能快速行進,甚至快過一般騎兵行進速度。這些段馳道修築完工後,從鄴城到北地郡,十天內就能到達,而在此之前,起碼要一個月,足足節省了二十天。”
對於軍隊來說,時間就是勝利,能夠快上幾天時間。就能改變一個戰局的結果,更別說快上二十天了,呂布欣然下令,重修秦直道,重修北方馳道,新修鄴城到幽州代郡高柳城的馳道,新修鄴城到安定郡臨涇城的馳道。
賈詡指著直道。非常興奮地說道:“主公,說出來簡直難以置信。這秦直道始於秦始皇的三十五年,到三十七年九月以前,是沿著山嶺和沙漠草原修築出的長達一千八百里、寬十八丈左右的車馬大道,僅僅用兩年半時間。就完成了選線、改線、施工、建築驛站等任務。”
呂布明白賈詡的意思,是想讓他效仿秦始皇,徵調民夫,儘早把直道、馳道修好。
呂布搖頭喟嘆道:“秦皇好大喜功,求全責備,不惜民力,自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做出一個東西。而我們想要大漢中興,不想讓大漢在我們手裡二世便亡,那就必須要體恤民力,不可大肆徵發。這些道路都是要跨山涉水,工程浩大,任務艱鉅,一年半載是無法完成的,三年勉強顯出雛形,以五年為期吧。
文和,你說可以分段修築,那我們就從終點一起修築,修完一段就用一段,邊修邊用。”
呂布跟賈詡定下了興修直道、馳道的五年計劃後,賈詡提醒道:“主公,若想讓馳道發揮作用,必須頒佈法令,嚴格執行車同軌。”
“車同軌?”呂布在此之前,對於秦始皇的書同文、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對於“車同軌”卻不甚理解。…;
後世那個郭沫若曾說,車同軌是統一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現在看來,絕對是牽強附會。另外有一些人將“車同軌”解釋為車輪子的距離必須相同,這雖然符合字義,卻也難以解釋。呂布心想,後世的現代公路上,各種不同型別的汽車輪子間距各不相同,也未見有什麼不妥,為什麼秦朝必須使用相同的車輪間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車子用六匹馬來拉,這和普通的一匹或兩匹馬拉的車子車輪間距顯然不會相同。
呂布現在站在秦馳道上,原先對“車同軌”的疑問全都煙消雲散。其實在戰國時期,其他六國為了自己運輸方便,也修築了類似馳道的道路,就跟後世民國時期,各路軍閥也都修建了自己的鐵路,都根據自己的需要定下鐵路的寬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車沒法開到自己的地盤上來,後面解放了,國家高度統一,這一切不合理的現象也就隨之消滅了,全國統一使用國際上通用的標準鐵路軌距,1435mm。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車同軌,就是統一馳道雙軌之間的距離了,以此來定馬車的車輪間的距離,每輛車的兩車軸之間的距離相等,全天下的馬車都能開到任何一條馳道上,便於運輸。
呂布口述,賈詡補充,由秘書令路粹手書,向鄴城朝廷上書,請求重修秦直道、秦馳道並重行車同軌之法,奏章裡講重修直道馳道對軍民的重大意義簡單扼要地進行了闡述。
呂布這個表章肯定會得到深居鄴城皇宮的天子劉辯、太后何蓮的恩准,也會得到太傅盧植、太師蔡邕、太保馬日磾執掌的內閣的批核,其實先斬後奏甚至根本不奏也是可以的,但呂布身為輔政大臣,本身的威嚴有很大程度都建立在他輔佐的朝廷是否值得人們尊重,若是連呂布自己都不把朝廷當回事,自行其是,日後呂布藉助朝廷頒發的各種詔令也會被其他地方的諸侯無視,跟後世的聯合國一樣,美國挾天子以令諸侯,若是美國經常不把聯合國放在眼裡,自己擅自行動,久而久之,也沒有那些國家把聯合國放在眼裡。
賈詡指著地圖上北地郡與上郡連線處:“主公,此處不可不取,不可不守。”
呂布問道:“文和,這裡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