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2章 輪船,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部分露出水面上,由機器帶動明輪,蹼板划水。正面產生很高的壓力,背面產生漩渦造成低壓,正面和背面的壓力差產生推力就把船舶推走了……不過明輪的結構複雜,受風浪的影響大,如果船遇到風浪的話,就會左搖右擺,空氣和水密度相差800倍,龐大的明輪在其中進進出出,很容易損壞。”
在李義的講解中,朱和域和其它人一樣,同樣聽的極為認真。輪船有它方便的地方,但確實有它的不足。
“這也是輪船的使用一直受到限制的原因,尤其是海上航行中,儘管現在已經出現了海輪,但是因為海上風浪大,所以海輪在海上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只有近海航線才會使用明輪……”
那是因為蒸汽機的效率好吧!
聽著臺上的李力將輪船應用受限歸於明輪,朱和域的心裡暗自嘀咕道。作為皇子的他很清楚,海軍一直在試驗蒸汽輪船,蒸汽機耗煤量是蒸汽輪船應用受到限制的根本原因,目前海軍正探索降低蒸汽機耗煤量的方法,至少在這個問題解決之前,在輪船運輸的成本對帆船運輸成本沒有形成優勢前,都不可能在遠洋得到大規模應用。而沿海航線和內河航線之所以使用蒸汽機,是因為他們需要頻繁進出港口,可以很方便的補充煤炭,並且在內河受限於風力和逆流等原因,輪船自然有其優勢。
絕不是什麼明輪的原因。
不過對於這一結論,民間自然無從得知,儘管他們也在千方百計的降低蒸汽機耗煤量。
“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把明輪換成另一種機械,以驅動輪船。”
顯然,李義的這個構思吸引了眾人的注意,沒有人打斷他,在眾人的注視中,李義又拿出了另一個模型。
“……古希臘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為了解決尼羅河水灌溉的問題,發明了一種圓筒狀的螺旋揚水器。在旋轉軸上安上多個葉片,每個葉片都有一定的迎角產生升力,轉軸一旋轉,就把水送出去了。這種螺旋揚水器能用來輸水,根據牛頓博士提出的反作用力原理,能運水的東西也能推著船走,這種螺旋揚水器的尺寸較小,所能夠在水下的連續推進,不需要明輪那樣在水面上進進出出,其效率自然會提高很多……”
李義的話聲剛落,那邊就有人說道。
“雲臺,你的這個想法很好,但是這種裝置需要安裝在水下,也就有可能需要在船身上打洞,海水無孔不入,我想但凡是船長都不會贊同在船身上開孔的。”
“可以考慮安裝在船舷兩側啊,就像是小型的明輪一樣的,只不過它是在水線下的……”
“在兩側,還是需要在水線下的鑽孔,畢竟,傳動軸還是要橫穿船身,一邊是水流的衝擊,一邊是自身的震動,就是密封的再嚴實,最後傳動孔肯定也會變型,也會滲水……”
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表述著各自的看法時,李義卻將那艘輪船模型上的明輪取下,然後將一個螺旋揚水器安裝到了船尾。
“這是……”
李義的動作讓眾人一愣,而朱和域看著那個模型,眼前頓時就是一亮,他甚至主動走向前去,眼睛盯著那個沒有明輪的模型。
“側在舷側,自然要承受水流的衝擊,船身的密封難度會更大,可如果放到船尾呢?就像這樣……”
指著船尾後多出來的兩螺距的螺旋槳,它看起來與阿基米德螺旋泵差不多,不過只有兩螺距。李義笑著解釋道。
“這樣至少,就不會正面的水流衝擊,傳動軸密封的難度也會成倍的降低,透過恰當的設計,我相信完全可以實現傳動軸的密封,滿足航行的需要。”
“根據阿基米德螺旋泵的原理,螺距越多效率會更高,但是在船上應用時,螺距太多,製造難度就會成倍的增加,所以我現在的構想採用的是兩螺距的螺旋,當然,如果需要的話,將來還可以進一步增加螺旋的數量。”
當然,學會中的人們並沒有因為李義的講解,而放過他,反倒是根據各自的專長,提出了螺旋槳用作船舶推進可能面對的問題,如在蒸汽機在船上應用時的振動問題,在水線下的螺旋槳軸軸承磨損,槳軸密封,推力軸承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提出的時候,他們也會從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中,給出一些建議。
在眾人的討論中,朱和域的眼睛卻盯著那艘沒有了明輪的輪船,他曾經隨父皇參加過一次海軍的會議,在海軍的會議中的海軍有一份報告就指出,輪船應用於海軍的技術限制,露在外面的明輪是敵人攻擊的最好目標,如果使用明輪戰艦,那麼敵人就可重點攻擊這些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