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8章 故地,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教材掌握基本的儒家知識就行。
當然在孟加拉全面推廣漢語,目的並不是為了能讓那些語言不同孟加拉人可以自由地交流,而是希望培育一小批精通漢語的精英,協助周國朝廷管理孟加拉的兩千萬不懂漢語的普通百姓,具體的做法就是把大量的金錢財用在漢語的普及和推廣上,並優先錄用會漢語的人到政府機構工作,同時禁止佛經之外的梵文著作。那些能說“漢語”的孟加拉人雖然血液和膚色是與漢人不同,但品味、言論觀點,道德意識和舉止言談,在持續的教育下,最終無不打上華夏的烙印。
這一切需要時間,五年的時間遠遠不夠,還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
“看來興乾皇帝對這一切,早就是成腹於胸了……”
想到海峽殖民地在天竺南部創辦的上百家漢語學校,謝四新又一次暗自佩服起那位陛下來,而在佩服之餘,他又向著窗外看去,看著那些膚色黝黑的土人,默默的思索著。
很快,謝四新的馬車來到了綏德城內最大的寺院——大報恩寺,它的名稱與南京的大報恩寺相同,至於報的是何人之恩,自然是眾說紛雲,不過謝四新知道,大王曾說過,這報得是烈皇帝的知遇之恩。
可是,這又豈能掩蓋得了當年的過錯?
進入寺院之後,謝四新和往常一樣,先在大雄寶殿禮佛,然後才到寺院後院,吳周的官員都是信佛之人,謝四新也不例外。在小和尚領著他進入主持的禪房後,兩人先是見禮,然後便在那裡談起了佛法,依如過去一般,在夜幕慢慢的降臨之後,謝四新看著面前的主持,然後輕聲說道。
“吳三桂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肯定撐不過今年。”
“哦?”
慈眉善目的主持應了一聲,然後問道。
“那會是誰繼位?”
“自然是吳應熊,他是世子。”
“嗯……”
主持點點頭,然後說道。
“吳應熊必須要死,不能由他繼承周王位,要不然其必定會與滿清合流,家裡已經決定了……”
對於這個安排,謝四新並沒有說什麼。吳應熊傾向於滿清,這個人留不得!包括他的兒子。
“除此之外,家裡還有什麼指示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