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8章 百姓苦,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商船靠港的時候,《移民之歌》的曲樂聲,遠遠的從港邊傳來,那艘遠航的飛剪船的甲板上,站滿了移居異域的人們。此時,他們站在甲板上,看著即將遠去的故土,在那裡大聲呼喊著,許多人都跪了下去,衝著家鄉的方向哭喊著,叩著頭。
這一幕,總是如此的撕心裂肺,總讓人如此的難過。在移民們的哭喊聲中,移民船被蒸汽拖船拖出了港灣,它將被拖至外海,然後乘風破浪,把移民們送到移居地。
隆隆的禮炮聲響起了,灣內船舶都在用禮炮為他們送行,為這些開拓者們。
“前進!同胞們,跨越大洋,向著南國,向著新夏……”
於唇邊輕輕的吟唱著這首《移民之歌》,朱和域的眼睛微紅,淚水幾度險些落下。
他同樣也是移民,再過幾年,他同樣也要離開大明,前往異域。
拜別爹孃,祖墳,前往異域他鄉謀生。
儘管《移民之歌》的歌詞看似豪邁,什麼開拓者、什麼文明傳播者,什麼英雄,不過都是掩飾罷了。
“父皇啊,當年你在寫這首歌的時候,是否想到有一天,他們也會唱著這首歌,送兒臣離開啊……”
凝視著港口中那些離開的學生,朱和域默默的想到。
最後又是搖頭長嘆,說是英雄,可不是迫不得已,誰又願意離開家鄉?
即便是皇子,歸根到底,也與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
很快,朱和域便下了船,登上了前往火車站的馬車。然後乘火車前往中都。
晉王的到來,在中都並沒有引起任何波瀾。甚至都沒有大臣知道此事,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孩子回家而已。
而皇帝與皇子在一起時,是不是應該恪守君臣之禮?
首先應該是父子。
當朱和域在南京的途中,“經過”中都時,除了田昭這個當孃的歡喜的差點流出汗來,作為父親的朱明忠同樣也很是歡喜。
父子兩人應該一起去做什麼呢?
最終兩人選擇了在皇家林場狩獵,騎在馬上,馳騁於森林間,在獵犬狂吠中,銃聲時而響起,更多的則是父子兩人的歡笑聲。
從清晨,直到中午,整整半天時間,就像朱和域小時候一樣,父子兩人在獵場中狩獵,只不過今天,沒有其它的皇子參與罷了。
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尤其是當父皇親自烤起剛捕獲的獵物時,看著父皇,朱和域把那天與皇兄談過的話題,一一說給了父皇。當然也提到了他與皇兄的憂慮。
“……我和大哥,都擔心將來,大臣和與勳貴,是否會因為商業利益,而結成利益的共同體,這樣一來,是否會對皇家構成危險。”
看著父皇,朱和域並沒有因為自己是晉王,而小心翼翼的不去談論大明的將來,畢竟大明的將來,同樣也與他有關,他是晉國的晉王,但是卻受封於大明,即便是將來,他的兒子、孫子,也將受封於大明,只有得到大明的冊封,才會成為晉國的正統。
“那麼,你們是怎麼想的呢?”
朱明忠笑問道。
“你們兄弟兩個在天津呆了半個月,應該有些自己的想法吧。”
“父皇,皇兄覺得,僅僅只是依靠大臣制約勳臣,勳臣制約大臣的平衡,並不能保證平衡,我也這麼認為,所以有必要再引入另一股力量,對兩者加以制約。”
見父皇似乎很有興趣,朱和域又繼續說道。
“比如諮議局,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透過諮議局,藉助百姓的力量去制約他們。”
在天津,他和皇兄討論了十幾天,到最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引入新的力量,藉助新的力量去制約兩者,平衡兩者。
“嗯,應該說是大臣、勳貴以及諮議局的三重互相平衡,互相制約。”
在兒子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朱明忠甚至有些詫異的看著他,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他很清楚,兒子的這個建議是什麼意思,等同於開設議會!
在過去的十八年中,朱明忠一直在借鑑著後世的經驗對大明的政體進行改良,十八年來,一方面是工業革命的在改變著大明,而另一方面,充分借鑑二十一世紀的政權結構,已經出現在大明,並且被普遍接受,當然,其中許多機構都是以復古的名義設立的,比如諮議局,就借鑑了漢代的“三老”。
儘管驚訝於兒子化諮議局為議會的建議,但是是朱明忠卻也深知議會的不足。
“大臣不可靠,勳貴亦不可靠,究其原因,在於利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