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9章 蒸汽,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興乾二年,四月初六,雨過天晴,風和日暖。
這一天,上海縣臨河路的一座門市前,車馬盈門,賓客絡繹,來者有上海縣地方官員,有本地的豪紳富商,當然也少不了報社記者。
在一陣熱鬧的爆竹聲和祝賀聲中,朱銘坤在眾人的簇擁下,將一塊刻看“黃埔船局”的招牌高高懸掛在門前。
對於大明而言,這是極為普通的一天,而對於上海縣而言,這一幕標誌著,上海縣終於出現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航運企業。
五年後,黃埔船局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擁有二十六艘帆船的中等船運企業,先後開闢了多少南洋航線,對於大明而言,像這樣的船運企業足有上百家。他根本就排不上號。
如果不是機緣巧和的話,恐怕都不會有人注意到黃埔船局。
興乾七年,剛進初夏,湛藍的天空中沒有一絲雲彩,城外朱家的大門前一株老樹無抽著嫩葉,樹下的大黑狗趴在那裡吐著舌頭,生客走它面前過,都懶得抬頭看一眼。
這個客人來自南京,是本地徐家的子弟,不過是遠門旁枝,不過雖是如此,因為徐家是本地的旺門,其家中有多少在朝中為官,來的人叫徐子越,他身穿著生員衫,神情恭敬的坐在那裡。反觀朱銘坤,則手搖一把紙扇,像個去喝茶赴飯局的清閒客。
這幾年在朱銘坤的精心經營下,黃埔船局的船一天比一天多,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對於眼下的局面,他倒也還算滿意,只不過令他困惑的是,這徐子越找他有什麼事?
這徐子越是南京國子監的學生,按道理來說,現在他應該在南京讀書才是啊。
難道是缺銀子了?
不會啊,徐家即便是旁枝,那日子過的也還湊和,不會沒銀子讀書啊,即便是沒銀子了,他們徐家人又豈會求到他?
朱銘坤的心裡盡是疑惑,不過即便是不明白對方的來意,他也親自見了這個年青人。
其實,他朱銘坤或許有錢,但是在上海,他什麼都不是,若是徐家的那幾位大人物回來了,他有幸能見著他們,他也會屁顛屁顛趕過去,至於徐家的子侄,眼前的這位,可也是將來的學士。
將來指不定也是大人物。
“不知徐公子此事上門,可是有什麼事情?若是有事需要小老兒幫忙的,公子儘管直言。”
朱銘坤笑呵呵的說道。
他心裡已經打算好了,要是眼前這徐子越差錢的話,他會拿一百兩銀子資助他,是資助,而不是借,當然,如果他要是借,那可以借更多。資助……這是鄉誼!
“其實,這次在下來拜見朱老爺,確實是有事相求!”
“哦,不何是何事?”
應該不會有什麼為難的吧!
“其實這件事,說起來,與朱老爺到也有關。”
徐子越看著朱銘坤說道。
“不知朱老爺聽沒聽過說火車。”
“火車,當然聽說過。”
朱銘坤點頭說道。
“不就是蒸汽機帶的車嗎?我聽說,咱們南直隸不也要修鐵路嗎?”
從事船運的朱銘坤自然知道火車,甚至他還把火車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他有一半船是在長江裡跑著的多漿船!
“朱老爺可知道,其實,那蒸汽機也能裝在船上!”
“蒸汽機也能裝在船上?”
朱銘坤驚詫道。
“怎麼不能裝在船上呢?既然能用在火車上,肯定就能裝在船上!”
徐子越隨後又繼續說道。
“這次在下來拜訪朱老爺,就是希望朱老爺的黃埔船局能資助在下建造天底下第一艘蒸汽船!”
建造大明第一艘蒸汽船,那將會青史留名的。
幾乎下意識的,朱銘坤就意識到了其中的好處,可是讓他困惑不解的是,為什麼會找到他,畢竟,大明的船商可不止他一個。
“因為在下是上海人啊!”
這個回答,倒讓朱銘坤並不也感到意外。這年月,大家總看重鄉情。
不過,朱銘坤仍然有些奇怪的問道。
“可是那蒸汽船和普通的船,又有什麼區別呢?”
“可日行千里,而且不需要人劃漿!”
夠了!
只需要這一個理解就足夠了。
“黃埔船局有一半的生意是在長江,而在長江中航行往往依賴多漿船,多漿船需要大量的漿手,如果能改用蒸汽機,必定可以降低江河航行的成本,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