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9章 蒸汽,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且有蒸汽機更可以讓船在江河上日行千里。”
徐子越特意強調著蒸汽船的好處,在他看來,商人更傾向於利益,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他們必定會願意建造蒸汽船。當然,這不過只是一個試驗,可萬事總是從實驗開始的。
沒有遲疑,朱明坤思索片刻,然後看著徐子越反問道。
“那麼造一艘蒸汽船需要多長時間,需要多少錢?”
相比於時間,朱明坤更關心的是後者,很快他就敲定了支援徐子越建造蒸汽船,並且願意拿出5000元。
5000元!
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建造一艘35尋長的雙桅縱帆船,不包括火炮的話,也就是1000元左右,如果是在臺灣或者南洋用普通木材建造的,可能只需600元(兩)左右,長江航行的多槳船價格也與其相仿。
這5000元包括定造和改進蒸汽機,當然,也包括重新研究商船的結構,畢竟蒸汽機的震動,很有可能會對船舶的結構造成損害,所以使用蒸汽機的船舶自身結構必須要足夠堅固。
也正因如此,看似一筆鉅款的5000元,在不到三個月內,就花了個乾淨。甚至在花完的時候,連半艘船也沒造出來。而對於此,朱明坤當然是極為不滿,但是在徐子越的勸說下,又投入了3000元,繼續進行研究。
其實在投入這3000元時,朱明坤自己也知道,他上了賊船——上去容易,下去難。甚至就連這3000元,也不過只是開始,最終在第四次追回了1800元的投資後,蒸汽船的建造才列入計劃,而這個時候,他已經投資了超過一萬元。
興乾八年正月十五剛過,成千上萬的南京百姓就聚集到了長江岸邊,聚集在下關碼頭,他們大都在那裡交頭結耳的談論著,談論著蒸汽船。在過去的幾天中,報紙上關於蒸汽船的報道極為密集,幾乎每一家報紙都會有大量的篇幅去報道這個新聞。
有關蒸汽船的設想,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物,甚至在蒸汽機應該於鐵路上之手,就有人討論著蒸汽機應用於船舶的可能性。這當然是可行的,只不過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蒸汽機、鍋爐都是其次,問題是怎麼把這個蒸汽機的動能應用到輪船上,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車船就給了人們靈感。車船是用古代用人力驅動運轉的明輪船,也稱為車輪船。車船是在槳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設計的,槳用手力,而車船使用腳力,車船有雙輪,用人力“蹈之”,使船前進。
其實在長江中,除了多漿船外也能見到“車輪舸”,那些船與多槳船一同,在大明的江河中航行,只不過與多漿船適應性較強不同,它不能在淺水航行,而且不能入海,只能大江大湖中使用。
而在設計蒸汽船的動力系統時,徐子越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車輪舸的車輪,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改進。
“怎麼樣,沒問題吧。”
在小碼頭上,朱明坤的看著這麼25尋長的蒸汽船時,心底盡是一片五味雜陣。
花了一萬多兩銀子,就造了這麼一艘船。最讓他心痛的是,這艘船隻能帶千多石貨。
完全得不償失。
但也不能這麼說,至少這一次,天下都知道蒸汽船是黃埔船局造的,甚至朱明坤都有一種想法,如果這艘蒸汽船成功的話,他會把黃埔船局改名為“黃埔輪船局”,因為這蒸汽船就是輪船。
“朱先生,你就放心吧,之前已經試驗過好幾次了!”
徐子越指著船旁的明輪解釋道。
“蒸汽機也檢查過,沒有任何問題,這明輪也檢查過,其實,它和車輪舸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車輪舸是靠人力驅動的,靠人在船上踩動車輪軸上的踏腳,轉動在劃輪的推動下車輪舸的行駛,而它就是把人力改為蒸汽機,和火車上一樣,靠傳動軸轉動明輪……”
說的這麼簡單,都花了我一萬一千多兩銀子!
想到這筆錢可以造十幾艘,朱明坤的心裡頓時一陣肉痛。甚至在離開時,看著那艘舷側帶著大形鐵木車輪的蒸汽船,心裡頭暗自尋思道。
“實在不行,就擱在鎮江作拖船,總能回過來本吧……”
在朱明坤乘馬車離開了小碼頭的時候,置身於甲板上的徐子越與船上的機工、船長等人在為這次公開航行,作著最後的檢查。此時的徐子越,神情顯得有些激動,在過去的幾年間,大明的產生了大量的新發明。從蒸汽機車,到蒸汽船,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在過去的一年中,許多人都在努力著,甚至一些人也在進行實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