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章 有關未來,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南鐵路!
隨著津浦鐵路、關內外鐵路、隴海鐵路、京漢鐵路、粵漢鐵路以及湘桂鐵路的築通,鐵路與江河水運一同構成了大明的陸地交通網路,而鐵路帶來的經濟利益更是為世人所驚訝,鐵路沿線的城鎮均大大受惠於鐵路,沿線城鎮更是進一步繁榮。就像長沙,五年前,鐵路修建到長沙時,生豬收購行有6家,將鄰縣生豬集中收購併主要透過鐵路銷往武昌,到去年發展到26家,年營業額達到800萬銀圓。
而且鐵路還作為工業革命的引擎,推動著大明的工業發展。十年間,鐵路修建了不到一萬五千公里,但是大明的經濟總量卻翻了四番。鐵產量從興乾7年的26萬噸,增加到現在的160萬噸,煤產量從680萬噸增加到現在的3400餘萬噸。工廠蒸汽機的數量在去年突破了5000部。
儘管這場以蒸汽機為核心的工業革命不過只開始十年,卻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大明,讓大明上下無不是受益其中。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在鐵路的修建上,大明現在既有民營鐵路,也有官營鐵路,而民營鐵路往往集中於回報率高的路線,官營則反之。
就像中南鐵路,儘管早在十年前,身為鐵路公司經理的張英就倡議修通“腹省幹線”,即修一條鐵路北起黑龍江南至南天門,這等於把廣袤的國土南北最北端和最南端連線起來,而且經過大明的腹地,其經濟、軍事價值不言而喻。
當時許多人批評張英好大喜功,因為這個規劃實在太超前了。
而張英卻用十年的時間默默的做著這件事,在支援民間銀行團修建京漢鐵路的同時,鐵路公司投入巨資金修建了粵漢鐵路,隨後又引入民間資本合資修建湘桂鐵路,接著又把鐵路修過鎮南關,直抵中南藩屬。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修建中南鐵路的呼聲便此起彼伏,只不過,活躍的民間資本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避之不及,因為湘桂鐵路的回報預期,遠小於當初的估計,甚至利潤不能夠維持運營。換句話來說湘桂鐵路是虧本的。
現在甚至有人主張朝廷應該收購湘桂鐵路,至於中南鐵路……那是政府的事情。
相比於民間,朝廷現在對中南鐵路卻是興致勃勃,一直延伸到廣南諸藩(越南北部)的湘桂鐵路,讓他們看到了另一個機會。
變藩為國的機會。
對於朝廷眾人的這種心思,朱明忠自然很清楚,微微一笑,他並沒有點破這點小心思,反而順著方以智的話說道。
“中南鐵路肯定是要修的,但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為了……”
站起身來,走到案前右前方的那個地球儀邊,朱明忠轉動著地球儀,然後說道。
“自從粵漢鐵路、湘桂鐵路先後築通起,每年往南洋的移民從最初的不到二十萬,增加到現在的五十萬,廣東、湖南、廣西等地山區百姓紛紛乘火車前往廣州,從廣州乘海船往南洋,比過去出深山入湘江過洞庭,再走長江入海近了許多,而且成本也下降很多,而湄公河流域,包括真臘、暹羅都是地廣人稀,像真臘人口甚至不到百萬、至於暹羅人口也不過三百餘萬,那些地方都是適合墾殖的地區,”
在朱明忠的潛意識中,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真臘或者暹羅,只要他願意,隨時都會廢除土王,畢竟,他們都是接受大明冊封的,現在之所以沒有廢除,是因為暫時還不需要。
如果沿線移民的話,是否廢除王位不一定,但最少會封他們大明的爵位,然後將他們遷入中都,然後於當地改土歸流。
“無論鐵路修到那裡,可以肯定的是,大明擴張的腳步就會到達那裡,移民就會深入到那裡,不僅僅只侷限於沿海,而是內陸,我們的移民會源源不斷的抵達那些地區,而在時機合適的時候,那裡就會成為大明的國土。”
國土?
方以智一愣,有些詫異的看著陛下,然後詫異的反問道。
“陛下,難道有意在中南設立行省?”
“不是沒有可能啊!”
朱明忠笑著說道。
“但是廣南諸國怎麼辦?”
廣南那邊可是有幾十個封國啊!
“朕知道,所以當初封建廣南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將來!”
回憶著在中南的封建,方以智這才發現,在那裡封建的無不是郡王、將軍,按照相應的封建制度,除了根據國級不同限定了“一國一城”之外,還規定了不經朝廷准許,不能修繕新城,這一點,與周、桂、秦等國截然不同,畢竟,他們現在無不是擁有數城的“大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