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章 有關未來,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那些郡王、將軍,他們的封國只不過是一座面積大小不一的小城,甚至王兵少則區區數百人,多則千餘人。那些小國,就如同春秋戰國時的小國一般……突然方以智的眼前一亮,然後試探著問道。
“陛下,您的意思是不是,中南地區,既可如內地一般,設立行省郡縣,也可如西南一樣,設立土司,而廣南諸夏既可以參考土司所,令其“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
明朝平定雲南後,自洪武至正統年間,採取各種措施乃至戰爭手段,使西南邊疆版圖得到極大拓展。明朝版圖最盛時幾乎包括了緬甸全境,傳統的邊疆政區體制已不能滿足此時的邊疆控制需要,西南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與地理特徵,塑造了一批批桀驁不馴山民,從而使得唯有透過土司、頭人這些土官,才能夠勉強馴服這片蠻荒之地。
儘管現在興乾朝的土司制度截然不同於舊時,沒有“內邊區”與“外邊區”的分層管理的政區體制,可是在雲南、貴州、廣西、平南以及寮國等地,土司制度仍然是大明統治那裡的基礎。
至於改土歸流……時機還未成熟。
“既然可以讓那些土司“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為什麼,我大明的宗親,就不能在那裡“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呢?況且,有他們在那裡教化當地土民,總好過土司去教化吧!”
眉頭微微挑,朱明忠甚至想到了另一個時空中的印度土邦,那些王公僅名義上保持統治,對外無權與其他土邦或外國發生聯絡,對內享有很大的自治權。是邦內人民的專制統治者。
這不也是一個封建的方式呢?
“陛下,如此確實有利於我們在中南建立統治,在適合設立郡縣的地區,設立郡縣,不適合的地方,直接封建,交給宗室就國教化,而且這些王公勢必將會是大明統治中南的支柱,而且不會對大明構成威脅……”
後者才是最重要的,按“一國一城”的封建制度,廣南各郡國往往只有一城,頂多也就是再加上幾個小城寨,人口多則十幾萬,少則數萬人。國小地窄,生不出什麼亂子。而且因為當地土人眾多,各國往往都依賴大明的威風去彈壓土人。
“可如果將來,朝中有人要“改土歸流”怎麼辦?”
方以智的反問,讓朱明忠一愣,從“削藩”到“改土歸流”,再到印度土邦歸併,這個過程幾乎是必然的,一切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一百、兩百年……”
沉吟片刻,朱明忠搖頭說道。
“一兩百年後的事情,誰又能預料呢?況且,完成了土民的歸化之後,以十幾萬人口,養上幾百人、上千人的軍隊,可不怎麼容易,也許到時候,他們自己就主動放棄了軍隊,甚至放棄政權,當然,在保證他們經濟利益的前提下,他們不見得會反對放棄自治。”
陛下的回答,讓方以智點頭贊同時,又反問道。
“那這樣以來,朝廷豈不是又背上了宗室的包袱?”
問題又回到了原地,封建的目的既是為了擴張,同樣也是為了甩包袱。可一旦“改土歸流”,一切的問題又回來了。
“嗯……”
默默的向前走著,走到湖邊的時候,朱明忠才指著皇宮的對面與皇宮隔河相對街區說道。
“方卿家是否知道,皇宮後苑對面的街區地主是誰?”
陛下的反問,讓方以智不禁有些詫異。
“就是朕,是皇家,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在中都城中,皇家的房產超過四萬處,而出城之後還有一片皇家獵場,嗯,當然,各種工廠企業以及煤礦、鐵礦、港口、商埠地都有大量的投資,這些投資可以保證皇家在未來的擁有足夠的收益,皇家擁有皇產,王侯理應也應該擁有王產,“改土歸流”可以,但是要保證王產歸屬,甚至這些產業理應享有一部分特權,作為他們把王邦交給朝廷的代價,比如王邦境內的固定資產享有免稅權,嗯,這些,到時候我相信他們會研究出來一個讓雙方都滿意,而且能夠確保雙方利益的方案。”
與過去的皇帝喜歡置辦皇莊不同,作為皇帝的朱明忠更喜歡置辦皇產,喜歡投資實業,皇家名下僅全資銀行就多達四家,其它各種企業更是數不勝數,本著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的法則,在那些行業中都至少同時擁有兩家企業。至於在地產上的投資,同樣也是驚人的數量,畢竟相比於實業投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