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0章 新問題,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外”,一直受到朝野有識之士的支援。但現在對此閻方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既然如此,那又為什麼說,移民增加於大明絕非幸事?”

“陛下,目前大明人口不過一萬萬一千餘萬,每年新增人口不過兩三百萬人,而二十年前,每年出生人口不過百餘萬,每年百萬人口遷往海外,在令大明流民減少的同時,也會令大明陷入人丁不足的困境!”

朱明忠的眉頭一鎖,似乎閻方瑋的話也有那麼幾分道理。

移民確實可以緩解國內的人口壓力,但要是移民太多,同樣也會導致國內人口的不足。在他穿越過來的二十一世紀,中國就處於人口紅利迅速衰退的階段,所以對於人口的增長,朱明忠一直比較敏感。

“現在大明的人口增長率還是相當高的,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應該超過3%。”

無論是“盛世滋丁”廢除人頭稅,還是醫療條件的改良,都直接導致人口的迅速激增,甚至每年數以十萬計的女婢從海外流入大明,也為人口增加註入了新的動力。

不過即便如此,在朱明忠看來。大明的人口增長仍然太慢了。大名還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

畢竟在這個時代,人口是最重要的資源,直接關係到大明的能否在這個世界上,最大限度的擴張自己的文明。

“與移民迅速增長相對應的是人口增長的加快,我想,至少就目前來說,相比於移民的增加,我們人口增長還是呈正比的。”

在心裡反覆盤算幾個數字後,朱明忠繼續說道。

“現在每年的新出人口約為350萬人,移民數量為百萬,再去除每年自然死亡的人口數量,朕估計大明每年的人口增加約在百萬左右,也就是1%左右的絕對增長水平,嗯,就這一水平而言,鼓勵生育是沒有錯的。”

也許是因為目睹了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口陷入衰退帶來的災難,所以一直以來,朱明忠都主張鼓勵生育,更是透過“聖廟”進一步鞏固多子多福的思想,鼓勵百姓生育。

當然,鼓勵生育的前提,是因為大明現在的人口太少,而且,在這個地理大發現的時代,人力就是帝國擴張的根本動力,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用於移民,即便是大明發現了世界,也不過是為其它人做嫁衣。

“可是陛下,我們必須要看到一點,移民在不斷增加,去年有84.763萬百姓移民海外,而今年移民突破百萬,移民增長率超過15%,如果照這一數量增加下去,五年後,移民就會突破200萬大關,到那時,大明既會陷入移民日多,本土百姓日少的局面。”

這是危言聳聽嗎?

閻方瑋的警告,讓朱明忠的眉頭緊蹙,他並沒有立即反駁,而是追問道。

“明志,依你來看為何會如此?”

“陛下,海外移民的不斷增加,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大明的長子繼承權,百姓家即便是育有數子,但除長子外,其它諸子因為沒有繼承權,所以只能在成年後背井離鄉,雖然有大量人口湧入城市,而城市又無法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百姓為謀生,只得遠走海外!這是海外移民不繼增加的根本原因。”

這也是推行長子繼承的原因啊。

朱明忠並沒有反駁這些,長子繼承幾乎從根本上瓦解了中國的傳統社會,令鄉間的宗族勢力遭受了半所未有的重創。但真正的作用是什麼?恐怕還是促使了人口的主動遷移。

就這一點而言,長子繼承權是有益於大明的,但是……眉頭緊蹙著,朱明忠示意閻方瑋繼續說下去。

“陛下,長子繼承權或許刺激了百姓遷往海外,達到了充實海外諸夏人口的作用,但是,遷往海外既可以獲得土地、財產,使得越來越多的次子,願意拖家帶口前往海外,而不是於國內建業。一家長子只有一人,次子卻有數人,久而久之,離國者只會日益增多,而本土人口會因此不斷減少,如此一來幹弱枝強的局面,也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於大明。”

在閻方瑋解釋時,朱明忠只是默默的站在炮臺上,凝視著大海的他,第一次發現海外移民,似乎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美好。

“幹弱枝強”或許有些危言聳聽,但是本土人口的減少,確實不是件好事,尤其是西北拓殖等事業推行,需要大量人口的前提下,海外移民的迅速增加,無疑有違國家的發展需要。

“所以,臣以為,海外移民雖然是國策,但必須要有度,況且包括新夏以及北美在內的諸夏,對移民的吸納也是有限的,臣以為,每年的海外移民人數,保持在百萬人既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金手指

鋼城小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