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3章 老臣,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壺水酒、幾盤葷素搭配的小菜。
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酒菜了,可是對於朱明忠來說,現在他反倒是更喜歡這種簡單。這種簡約,反倒是顯得灑脫。
不過,這灑脫,也是要因人而異的。
但是在顧家,在顧炎武的面前,朱明忠卻樂得享受這種灑脫。他並沒有直接從上海返回中都,而是按計劃來到顧炎武這。
“寧人,你我君臣,有兩年不見了吧!”
“回陛下,確實有兩年不見了。”
顧炎武面上帶著微笑,剛從南洋回來的他,心情頗為舒爽。他的整個冬天都是在南洋度過的。
“這幾年臣去了不少地方,去年在桂國和秦國與其說是講學,倒不如說是在那裡避寒,即便是江南,這冬天也太冷了了一些,又溼又冷。”
顧炎武的回答,讓朱明忠笑著說道。
“寧人,也就是你,能有這個清閒。”
對於顧炎武口中“侯鳥式”的生活,他只有羨慕的份。
“其實,陛下如果願意,也可以在冬天的時候,往各封國看看,天子巡視封國,想來封國君臣必定會倍受鼓勵的,而且對於歸化民也是一種鼓勵。”
顧炎武笑道。
“況且,現在交通很方便,鐵路、郵船,不過幾天罷了。”
點點頭,朱明忠並沒有反駁,只是輕聲說道。
“現在還不需要,等再過幾十年,等朕年邁了,再去也不遲,到時候,指不定就連普通百姓也可以到南洋各國去度假,時代在發展嘛。”
想到另一個時空中,在至少半個世紀之中,無數歐洲人乘郵輪前往地中海等地度假的場景,朱明忠不禁對未來心生期待,也許,幾十年後,大明的人們也可以過上那樣的日子。
“夏天的時候,百姓可以乘郵輪到北海、到濱海、到庫頁島去避暑,冬天的時候,可以到海南、到南洋去避寒,那一天很快,朕以為,最多再過二十年,也許就會成為新的潮流。到那時候,郵輪的速度將會超過二十五節,即便是普通的市民也可以負擔得起郵輪旅遊……”
提及未來的諸多可能,朱明忠的臉上露出笑容,對於未來,他充滿了自信,畢竟,在過去的二十四年中,他一直在努力著,對於未來的發展,他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明的未來是光明的,文明不可能再被野蠻征服。
“百姓能安居樂業,全是陛下的功勞。”
顧炎武出言恭維道。
“臣在南洋講學時,便看到,封國百姓無不是家家感念陛下恩澤,皆言若非是陛下,他們絕對過不上現在的好日子,而國內百姓大抵也是如此。”
對於顧炎武的恭維,朱明忠並沒有說話,只是微笑點頭道。
“他們往海外拓業,傳播華夏文明,撫化蠻夷,實在是勞苦功高啊!再過幾百年,待諸夷皆歸屬華夏時,又有誰記得先人勞苦?”
“陛下所言甚是,南洋諸夏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創業之艱難,實非內地人所能想象,今日內地諸公只見南洋稻米之盛,皆言其為魚米之鄉,卻不知當年土人屢屢犯邊,百姓耕地時刀劍亦不能離身,其中艱難險阻,實非外人所能知。”
感嘆之餘,顧炎武看著陛下說道。
“所以,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朱明忠笑看著顧炎武。
“哦?有什麼話?儘管直言。”
“陛下,臣在桂國、秦國時,總有當時官員與臣訴苦,諸國雖然是諸夏,可朝廷於他們,卻仍然是多有防備,以至於做事,總有許多不便。”
顧炎武的抱怨,讓朱明忠詫異道。
“會有這樣的事?怎麼會?朕怎麼不知道?”
“陛下,臣在桂國太學講學時,有學生申請往大明的書院就讀,但得到批准的不過只有6成,而相比之下,殖民地的學生申請書院透過的的比例高達九成,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朝廷視殖民地為本國,視諸夏為外國。”
“陛下,諸夏雖為封國,可卻也是華夏苗裔,實是我大明親藩,絕不能因其是封國,而視其為外藩。況且,於臣看來,越是諸夏的學生,我們應該越歡迎才是,隨著時間諸夏與皇家血脈漸遠,因此可以透過這種教育上的影響,加深諸夏與大明的聯絡,而不是視其為外國,最終令其離心才是。”
“寧人所言甚是。”
點點頭,朱明忠說道。
“此事,朕回京後,會令人著手辦理,這皇家助學金裡諸夏的比例也應該進一步提高。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