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3章 老臣,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是朕疏忽。”
確實是疏忽了,當初確實沒有想那麼多。
“陛下,其實,秦國、桂國、周國,他們的百姓儘管自稱“秦人”、‘桂人’、“周人”,但是在與外人面前,仍然自稱“明人”,諸夏雖是諸國,但卻是華夏諸國,彼此親近實屬當然,只要諸夏的年青人源源不斷來大明求學,那麼諸夏與大明的聯絡就不會被斬斷,畢竟,文明上的傳承是任何人都無法斬斷的,即便是一千年後,諸夏的百姓,他們仍然說著漢語,寫著漢字,他們骨子裡仍然是明人……”
在顧炎武說話時,朱明忠默默的點著頭,他甚至想到了記憶中,另一個時空中,馬來西亞的華人是如何艱難的維持著全世界除中國外唯一的完整華語教育體系,“我們的文化,就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我們的教育機關,就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堡壘。”,是何等的壓抑才讓他們發出這樣的吶喊。
文化沒了,一切全都沒有了。如果諸夏與大明的文化上的聯絡斷絕了,那麼兩者之間也就沒有太多聯絡了,文化是連線大明與諸夏的根本紐帶。
“諸夏撫化蠻夷,也是用華夏的文化是教化他們,所以,以臣看來,朝廷對諸夏的教育上的不僅不應該放鬆,反而應該加大的支援的力度,我們應該主動派出國內的學者到諸夏講學,鼓勵他們的學生來大明求學……”
在過去的幾年中,顧炎武的足跡走遍了南洋諸夏,驚訝於諸夏所表現出來的勃勃生機,更希望諸夏能夠進一步得到發展,所以才會提出這樣的建議。而他的建議讓朱明忠深以為然的表示贊同,然後說道。
“理當如此,寧人,其它方面,還有什麼建議嗎?”
朱明忠的語氣很是誠懇,同時他也在心裡反思著自己對待諸夏的態度,似乎是一封了事,完全忽視了後繼工作。
“還有,就是機器禁令。”
“機器禁令?”
朱明忠不解的說道。
“機器禁令不是不包括諸夏嗎?”
興乾十年,基於保密等各方面的要求,朝廷就頒佈了禁止機器出口禁令,不過禁令並不包括諸夏。
“確實是不包括諸夏,因為在禁令中有一條——經工部批准後,機器可以往諸夏以及殖民地出口。可是陛下,諸夏的商人每進口一臺機器,都需要獲得工部的出口許可,這使得諸夏的不少商人都是頗有怨言,有時候,他們甚至認為這是朝廷的故意刁難諸夏,固然,禁止機器出口是為是保密,可問題是,機器能夠保密多長時間?”
看著若有所思的陛下,顧炎武說道。
“就臣所知,在歐洲已經有不少三個國家造出了蒸汽機,我們可以禁止機器出口,但是他們很輕鬆的就可以把一些資料運出大明,他們可以憑藉那些資料製造出蒸汽機、紡紗機等各種機器。”
然後顧炎武語重心長的說道。
“機器是可以禁止出口的,但是技術的傳播卻是無法避免的。臣以為,與其像現在這樣,因為機器禁令惹諸夏商人對朝廷不滿,不如直接放開任由他們購買。”
“這個沒有問題!”
點下頭,朱明忠並沒有反對,其實,從一開始,對於禁止機器的未來,他就不看好,畢竟,在另一個時空中,英國人也這麼幹過。他們也曾封鎖自己的技術。他們領布法令,禁止蒸汽機和機器出口,否則處以死刑。但德國那邊就把發明蒸汽機的技術師請過去,辦工廠。機器可以禁止傳播,但技術是無法禁止傳播的,英國也沒辦法,所以後面各國也陸陸續續地進行工業革命了。
“我們可以開放蒸汽機和機器的出口,不過,朝廷還是要制定一些細則,有些東西仍然是不能出口的。”
技術壟斷會妨礙到技術創新,儘管朱明忠知道自己還能再推動大明的某些技術再上一個臺階,但也僅就侷限於此了,大明的科學發展早就走上了一條自主發展的道路,甚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來到大明,在這種情況下,這種保密本身就沒有絲毫保密的可能性。
“陛下聖明。”
恭維之後,君臣二人又繼續把酒言歡,在那裡暢所欲言起來,酒越喝越多,在感覺到幾分醉意後,朱明忠端著酒杯,看著顧炎武說道。
“寧人,今年是興乾二十一年了,怎麼樣,願意再復出助朕一臂之力嗎?”
面對陛下的邀請,顧炎武並沒有立即回答,沉默片刻後才搖頭說道。
“陛下,既然現在已經是四海承平的太平盛世,有沒有老臣,於朝廷而言,又有什麼分別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