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2章 忠心耿耿,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連處死了十幾個逃兵!
自從領兵進入阿富汗與大清接壤的崇山峻嶺之中,儘管不斷有南方駐防旗營前來匯合,但是同樣,也有大量的清軍選擇了逃亡,之所以會有大量清軍逃亡,是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把性命丟在這深山之中,畢竟,大山與石頭從來都不是他們的朋友,而是當地山民的朋友。
自從他們進入大山之後,曾經任他們魚肉的山民們拿起了武器,多年來滿清對山民的劫掠並沒有讓那些山民畏懼,抵抗並沒有因為清軍大隊人馬的到來而偃旗息鼓,反而呈燎原之勢在迅速的各地蔓延開來。曾幾何時,每每在清軍襲擊下,男人被殺死、女人被劫掠的山民各部族組成的武裝展開聯合進攻,山民們手執各種原始武器襲擊清軍散兵。
面對這樣的局勢,已經佔領了赫拉特的清軍,驚訝的發現“阿富汗所有的山民都拿起武器反抗我們了”,當然面對這樣的反抗,清軍並沒有手軟,不但將赫拉夷為平地,更是先後出擊,將周圍百里內的村落全都夷為平地,接連幾場屠殺之後,抵抗的烈焰終於被暫時控制了。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面對山民的反抗,一些心覺不妙的清軍選擇了逃跑,尤其是那些知道他們之間和山民之間有著不可化解仇恨的人們,他們很清楚,現在有的山民還會為依據變紫筠的文明,可一旦要是朝廷沒了,到時候那些人恐怕就會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了,到時候想跑也來不及了。
不過殘酷的軍法總能約束大多數人,在軍法的約束下,逃兵只是極少數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意識到將來可能發生的危險。相比與將來可能的危險,眼前的軍法威脅,才是最為現實的。
而對於當地的山民而言,殘酷的鐵腕,熄滅了曾經呈燎原之勢的抵抗,山民們的抵抗從此偃旗息鼓,甚至許多部落面對他們的鐵腕,選擇了往南逃避。
赫拉特這座位於北方山區中的小城,現在則成了清軍的大本營,除了王化行率領的一萬兩千精銳騎兵之外,陸續趕到這裡的還有近三萬南方駐防旗兵,他們聚集在這裡,和過去一樣取代了當地的居民,他們佔據著當地的人房屋、田地,如果不是相貌上的不同,甚至很容易忽視他們外來者的身份。
隨同太子一同南撤的,除了像王化行那樣的武將之外,還有明珠那樣的文官,而且明珠還深得太子的信任,可以說是實權在握,而且年少的太子也對他頗為依賴,一切事情都指望他出謀劃策。
武有王化行、文有明珠,加上他們兩人親密無間的配合,撤到這裡的清軍過上兩天的安生日子之後,似乎又一次看到大清中興的希望,甚至有些人覺得,也許,他們還能像過去一樣,在這裡落地生根,安穩下來。
與普通旗人心存幻想不同,作為太子最信賴的近臣之一,王玉坤這陣子卻是憂心如焚,甚至就連晚飯都吃得很少,雖然暫時在這裡落了腳,但是究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逃了這麼多年的王玉坤,對於將來有他的擔心,如靖南守不住,將來明軍勢必會南下,繼續進剿他們,斬草除根這個道理,他是清楚的。即然能僥倖逃到現在,他當然不希望將來和留在靖南的那些同仁們一樣死在這城裡頭或者逃亡的路上。
接連幾天都未曾安睡的王玉坤,最終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還是來到了明珠那裡。
僕人送茶以後,王玉坤開門見山,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
“……反正,局勢就是這樣,咱們與明軍,看似有大山相隔,可是隻要明軍願意,越過幾座山也就打過來了,就憑咱們這點人馬,到時候,怎麼能抵抗得了明軍?咱們撤到這裡,不過只是多活兩天罷了。”
王玉坤的建議,讓明珠反問道。
“那名山老弟可有什麼妙計,以應付將來。”
有片刻工夫,王玉坤並沒有說話,一則因為局勢確實嚴重,並沒有什麼主意可拿;二來則是因為他心裡的那個主意,輕易說出來,恐怕會給自己招惹事端。
見王玉坤沒有說話,明珠不覺嘆了口氣,望著他說道。
“眼下的局勢,不甚到如此地步,你我當奴才的又能如何呢?”
王玉坤雖說是漢人,可卻也是正宗的旗人,他父親王來任是奉天人,漢軍正黃旗,兵來滿蒙漢合旗,入正黃旗,自然也是旗下的奴才。
明珠的感嘆,讓王玉坤的心裡想得極為明白。
現在形勢與過去大不一樣。過去大清國不論往那撤,都是主力尚存,但是現在皇上困於靖南死守,太子撤到了阿富汗,雖然不斷有南方駐防旗兵投奔,可是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