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2章 西出陽關,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他卻捨不得中原,那怕是在離開的時候,也是三步一回頭,五步一垂首,這一路走的很是艱難,至少對於玄燁而言,當他看著道路兩側的山嶺越來越荒涼,望著那荒涼的不見樹木的荒山禿嶺,呼吸著那撲面而來的塵土,玄燁的神情顯得有些低落。

因為注意到皇上的心情低落,所以沒有任何人上去觸眉頭,只是讓皇上自己在那裡騎著馬向前走著。

因為沒有人打擾,所以玄燁才能細細的打量著周圍,儘管在離開西安後,他就發現這越往西這山就越荒涼,離開了蘭州之後,所看到的就是隻長著些荒草的荒地禿嶺時,他的心情變得更加沉悶了。

儘管對於西域的貧瘠他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可是卻沒有想到,會這麼的貧瘠。這連草木都無法生長的荒山禿嶺地方,又會是什麼模樣?

難道將來的大清國就要在這樣荒涼的地方立國嗎?

正因如此,離開了蘭州的這一路上,玄燁的心情變得越發的沉悶起來,鬱鬱寡歡的他幾次都有一種不願意再往西去的想法,可是這個念頭不過只是一閃而逝。

不往西域去,還能去那呢?

難道就在這裡等死嗎?

不要說是皇帝,就是旗下普通的兵卒也不願意在這地方等死,現在唯一支撐著他們的就是,至少他們的家人已經平安到達了盛京——那是位於天山腳下的新城,是大清國的新京,那地方的土地肥沃,他們只要到了那,就能過上安生日子……

在諸如此類的念頭的支撐下,數萬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的一路向西走去。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先是透過鎮浪衛,然後又過涼州衛,接著又是山丹衛、甘州五衛,在陝西行都司所在修整了幾天後,又往甘臺所趕去,最終到達最西北的肅州衛。

“此地春秋時為西戎地。秦為月支國地。漢武帝元狩二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破渾邪王,其眾歸附。太初元年,置酒泉郡……南北朝後魏亦為酒泉郡。隋開皇廢郡。仁壽中,置肅州。……唐武德二年,析甘州之福祿、瓜州之玉門,復置肅州酒泉郡,領縣三,日酒泉、福祿、金門,尋陷於吐蕃。宣宗時,張義潮以州歸,置歸義軍,以義潮為歸義節度使,尋又沒於吐蕃。宋初,為回鶻所據。真宗初,契丹破肅州,俘其民而去。仁宗時,李元吳侵回鶻,取之。理宗時,蒙古鐵木真伐夏,並有其地。元至元七年,置肅州路,隸甘(州)[肅]行中書省。明洪武五年,宋國公馮勝平定是地。二十八年,開設肅州衛指揮使司,領左、右、中、前、後、中右、中中七千戶,隸陝西行都司……”

置身於肅州衛城之中,玄燁看著那嘉裕關,這關外就是西域,而關內就是漢地,儘管這塊漢地曾離開漢家王朝數百年,直到洪武年間才再次為漢人復置,可總歸是漢人之地,漢人之土。

離開了這裡之後,再往西去就再不是漢地了!

終於還是要走了!

玄燁長嘆口氣,然後閉上眼睛,若是這個時候有人往他的臉上看去的話,甚至可以看到他的眼中流露的淚水,能看到那滿面的不捨。

“西出陽關無故人……走吧,走吧……”

擺擺手,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玄燁的身體甚至都有些搖晃,從此之後,他就再不是什麼中原天子了,他這個大清國的皇帝,只是酋首胡皇而已……

所有的一切不過只是一場夢啊……

儘管內心痛苦非常,但玄燁還是下達了出關的旨意。

大明興乾七年(大清天承七年)六月初九,隨著一道旨意的下達,數萬滿清官民從嘉裕關出關,一路往西域趕去。

這同樣也標誌著,滿清被徹底的趕出了大明!

在發出既刻出發的旨意,在數萬軍民開始移營的時候,坐在在大車之中的玄燁整個人卻都陷入了沉思,有些失魂落魄的他,這一次並不願意騎馬,也許是因為不願意見到關西荒涼,不願意目睹離開時的憂傷。

可即便是如此,他卻不得不去思索一些事情。在下旨離開肅州衛之前,他曾連下幾道密旨,要各地的清軍依次離開駐地,全力撤往嘉裕關,然後再撤往西域,同時又不準擅自撤離,以免損害朝廷的大計。

只是,這幾萬人馬能夠安全離開這裡嗎?

玄燁隨後又想到了對他們的安置,在沿途為他們準備了一千輛糧車,這些糧食足夠墊後的三萬大軍的吃用,可是萬一要是明軍切斷了他們的退路,這些糧食豈不就等於資敵了?

糧食!

在西域糧食最重要,這裡沒有多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繼承帝位?

人間執念

乘龍御天

芝麻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