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章 碰撞,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667年的春天,一群遠渡重洋來的東方訪客在歐洲上颳起了一股風暴!
其實有關大明使團即將到訪的訊息,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在歐洲各地傳開了。這是被釋放的荷蘭殖民地官員以及商人們帶來的訊息。
雖然這個訊息的可靠性讓人懷疑,畢竟,誰會一邊佔領著別人的殖民地,一邊派使團過來呢?似乎奧斯曼人就是如此。他們入侵著維也納的同時,並不妨礙他們的使節是歐洲各國宮廷裡最尊貴的客人。
儘管並不知道明國特使會在什麼時候到來,但是絕大多數歐洲人都懷著極大的熱情期待著特使的到來。因為他們來自黃金國度!來自於馬可波羅筆下黃金國度。
不僅僅是黃金國度,同樣也是一個完美的國度。
在此時的歐洲人的眼中,中國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國度。對大明有著極高的評價,在他們的眼中,中國的政治是清明的,是值得他們學習的。對中國幾乎所有的一切都是完全持推崇態度。
事實上,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已經持續了千年。當愷撒身著絲袍出現在元老院時,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在東方的“絲人國”。三百多年前,隨著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他們第一次體會到了蒙古人的野蠻,隨後他們又從馬可·波羅的口中得知了東方。馬可·波羅的遊記,向歐洲人展示了一個遍地黃金,充滿財富的夢幻國度。從卓此之後,這個黃金國度開始激勵著無數歐洲冒險家揚帆遠航去東方。
可以說,正是因為對於黃金國度的嚮往,使得歐洲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經過百年的努力,歐洲冒險家,終於找到了馬可·波羅筆下的那個天堂——中國。不過,此時的漢人早已擺脫了韃靼人的統治。大明帝國取代了那個傳說中大可汗。而那些從大明回來的傳教士們的記述,也讓中國在歐洲人的眼中真實起來,不再像過去一樣,充滿了夢幻的色彩。
不過即便是如此,在他們的眼中,大明仍然是他們心目的天堂——在葡萄牙傳教士的眼中,大明的每個小鎮都像城市一樣壯麗。即便廣州的郊區都是幅員可跟里斯本相比。普通百姓的家居裝修,都到了“令人驚羨”的程度,家家都是清雅的家居佈置,房屋十分清潔,傢俱非常精緻。每到夜晚時,河邊更常有“文藝青年”吟詩奏樂。
至於西班牙使者則在福建的城鎮裡,看到了明朝城市裡寬到“15騎可以並行”的街道,還有綠樹成蔭的城市。城市不但衛生清潔特別好,而且還有叫西班牙人連呼不可思議的“養濟院”,可以收留乞丐和殘障人士,還有“充足的大米供應”。市面上魚肉的價格都很便宜,花一點錢就可以吃到豐盛的宴席。如此國度,簡直是“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而無一例個的是,他們眼裡的明朝人,更是非常健康:“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體質,勻稱而且是漂亮的人”。生活更是考究,尤其注重公共衛生:“他們第一是極其整潔,不止在房屋裡,也在街上。”明朝整個看起來就是個大花園,並有無可形容的寧靜與安詳,這樣的明朝給歐洲人給歐洲人帶來的感嘆:“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太高太大了。”
歷史上這種近乎瘋狂的崇拜,到了1793年馬嘎爾尼的英國使團便嘎然而止了,但這個“大花園”到了清代,又變成什麼模樣呢?曾出使中國的英國使團成員巴羅描述道:康乾盛世時代的中國農村,簡直是“極端的貧窮,無助的困苦”。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路邊常見到遺棄的死嬰,北京城周圍每年就有九千多棄嬰,場面令人震驚。所謂的“盛世”讓英國人看到的是一個墮落停滯的腐朽帝國。
47年後的鴉片戰爭,英國人用軍艦與大炮砸開了“天朝”的門戶。中國從文明楷模變成了被人恥笑的物件。
而現在歷史已經在岔路上偏離了它先前的軌跡。所謂的“大清”在西北苟延殘喘,甚至就連康熙也改了年號,更不可能所謂的“康乾盛世”。1667年的大明仍舊是歐洲人心目中的天堂之國。遠道而來的李龍一行人在這個時候,自然也是歐洲各國宮廷之中最為尊貴的客人。
但是在絕大多數時候,就像此時,來到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坐在馬車中的李龍,總是能夠感受到來自周圍異樣的目光。他皺了皺眉頭,忍不住嘟囔道。
“熊副使,你有沒有感覺怪怪的,似乎從咱們到了這,這一路上就像是在給人當猴看。”
“特使不要介意。西洋人就是這麼熱情的。其實咱們初見到歐洲人時也是如此。”
熊賜履笑著聳聳肩道,第一次見到西洋傳教士的時候,他也是好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