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章 新憂,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滋生人丁,減除丁銀”
興乾二年,對於大明而言,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年份,也正是在這一年,大明朝廷免除了“丁賦”。興乾朝立朝時仍然沿襲明朝制度,地稅、丁銀分徵。之前雖然多次實行蠲免錢糧,但田賦蠲免不等於丁銀減輕,而且相比於每畝至多不超過0.1兩,甚至低至0.01兩的田賦,丁男人均超過一兩甚至六七兩的丁銀,才是朝廷收入的真正大頭。
也正因如此,興乾二年當興乾帝決定“減除丁銀”時,面對每年七百萬兩以上的財政收入減少,幾乎是一片反對之聲,在強烈的反對聲中,最終還是被透過。
由此之後“滋生人丁,減除丁銀”在當年便顯現出效果,非但藏匿於民間的“隱丁”紛紛上報,而且人丁的增加也給為迅速。人口從興乾二年的不足3500萬人,激增至5400萬,人口在短短三年內,便增加了近兩千萬,除了數百萬隱丁隱婦之外,更多的正常的出生,甚至在興乾五年,人口增長非但沒有因為前兩年的“嬰兒潮”減慢,增長速度反倒進一步增加了。
“……陛下,上個月,刑部根據新錄戶籍統計,今年上半年,大明新出生人口超過兩百六十萬人,臣估計,今年大明人口將會超過,至少接近六千萬,照此速度發展,即便是未來幾年有所衰退,那麼十年後,我大明人口就會突破一萬萬人!”
亦步亦趨的跟在陛下的身邊,朱大咸的語氣顯得極為欣喜,人口增漲趨於增加,對於國家來說是件好事,而如此強勁的人口增長勢頭足以令人歎為觀止,可以說是古之所沒有。當然,這也與滿清入寇後,在殘酷的屠殺之中,倖存的大都是青壯年有關,現在非但當年的青壯年仍然可以生育,他們的孩子同樣已經開始生育。
“由此看來,當年陛下決定免除丁銀,實在是再好不過的旨意!非但百姓得到了實惠,朝廷同樣得到了實惠,而且朝廷的收入實際上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這才是朱大咸最佩服陛下的地方,看似“虧本生意”,在陛下這裡卻完全顛倒了過來。
“當然免除人丁不僅僅是為了確實掌握人口數,也是為了滋生人丁,只要人口增加了,一切自然而然的就會增加,估且不說當時朝廷提高的鹽價就已經基本補足了“損失”,多出來的人需要種田,需要穿衣,需要農具,市場擴大了,產品增加了,朝廷自然也能從中獲利……”
提及“損失”時,朱明忠的唇角微揚,心裡帶著些嘲諷,無論是現在亦或是幾百年來,於官府來說,減稅往往是最痛苦的事情,不亞於割他的心頭肉,即便是從這頭減了,也會想辦法從另一頭收上來,換句話來說,於他們的眼中,百姓永遠是群綿羊,這羊毛總是需要剪的,只是如何剪,怎麼剪而已經,還要拔毛,還不能讓他們叫喚,這才是稅收的本質。
儘管這個時候,因為農村手工業的存在,讓官府不能夠像後世一樣徵收商稅,但是人口的增加以及市場的繁榮,官府仍然透過徵收流通稅也就是所謂的“稅關關稅”來獲得稅收。
要想辦法用工廠擊敗手工業啊!
想到五千多萬人的市場,每年居然只能收到不過區區幾百萬兩的商稅,朱明忠就是一陣頭痛。
“可即便是獲利頗豐,但是,平臣,我們也要看到,現在,我們的商稅還有進一步挖掘潛力的空間。”
扭頭看著朱大咸,作為閣臣的他主要負責刑部,但是這並不妨礙朱明忠和他討論這些問題,畢竟,最終還需要內閣同意。
“陛下的意思是加稅?”
眉頭微微一跳,朱大咸的語氣變得不太自在了。
“陛下,現在國內的子口關稅的稅額是從3%到15%,已經不能再加徵了,再加徵,就會導致稅重傷民,至於各地門市攤稅,雖然徵收相對頗豐,但這筆稅根據朝廷的旨意,是留用於地方,再就是工廠與礦場,雖然工廠、礦場可以徵收統稅,但是工廠數量有限,至於礦場,除煤礦為最大宗,每年可徵收稅銀三百餘萬兩外,其他礦場稅額相對有限……”
解釋著商稅的組成時,朱大咸又試探著說道。
“陛下,就流通的子口關稅商稅和門市攤稅來說,我朝的商稅已經極重了,再加重,只恐怕會激起商變。”
“朕指的不是這一塊!”
朱明忠直接了當的說道。
“朕指的是那些免稅的!”
“免稅的!”
陛下的話,讓朱大咸不由一愣,甚至有些反應不過來。除了工廠以及礦場的統稅之外,商稅中最重要的就是子口關稅的徵收,過去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