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章 新憂,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論滿清入關前或者入關後,於勳貴士人都有相應的減免。但是興乾後,卻屢次強調固關,按朝廷的“稅律”除非是軍需、賑災所用,即便是朝廷解運官米,也要繳納子口關稅,至於其它逃稅既會重懲。

“陛下,現在大明的子口關稅幾乎沒免稅一說,冒充軍需或賑災物資免稅,非但要處以百倍罰金,超過100兩的,斬為首,流全家,超過千兩,流三族。誰還敢逃稅?”

興乾朝相信“稅是庶政之本”,也正因如此,朝廷對於稅收可謂是極端看重。也正因如此,甚至有勳貴因為逃稅十餘兩,被廢除爵位,更何況是其它人。現在又有誰敢以身犯法,朱大咸相信,沒有誰願意冒那麼大的風險。

“朕指的不是逃稅的那些人,而是尋常百姓!”

朝遠處看了一眼,朱明忠用相對平緩的語氣說道。

“朕沒有記錯的話,各稅關對棉布的徵稅是12%,對麻布是8%,棉紗是8%……”

道出這幾個數字之後,朱明忠又說道。

“按照戶部的統計,去年,全國紗廠的產量是兩萬三千餘噸,但如何折成棉布的話,根據我們對棉布的徵稅,有70%的棉紗下落不明!”

陛下的話,讓朱大咸一愣,隨後連忙說道。

“陛下,如此大宗絕不是有人刻意逃稅,就臣所知,是因為機紗比土紗便宜,所以百姓樂意用機紗織布,然後……”

話突然一頓,朱大咸總算是明白了陛下指的是什麼。

“陛下,您的意思是,對百姓自紡自織自銷的土貨徵稅?陛下,自古以來,就沒有徵收百姓自產自銷土貨的稅收的道理,至少不出本地的話,是絕不能徵稅的……”

只以為陛下是想要徵這筆稅的,朱大咸連忙勸阻道。

“而且,現在朝廷也不差那點銀子……”

“那點銀子可不少!”

朱明忠看了一眼朱大咸,然後說道。

“目前市場上的棉布70%都是百姓於本地自產自銷,只有30%是場布或長途販運的布匹,就是這30%,每年徵稅就不下數十萬兩,如果這些土布被場布取代的話,平臣,你說會是多少銀子?男耕女織……”

感嘆著這個千年的傳統,朱明忠又反問道。

“這種局面,總是要打破的,不對百姓自產自銷徵稅,這也要分種類,這種自紡自銷,於朝廷於工業發展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自產可以自產農副產品嘛。至於像棉布之類的土貨,以朕看來,最好要像紡紗一樣,用工業品取代它……”

對於來自21世紀的朱明忠來說,他深知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對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幾乎不亞於其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如果,我們不能用工業品取代它們,不能建立一批工業化的工廠或者工場,在這些工廠或工場之中,生產棉紗、棉布,那麼,最終,我們將不得不面對另一場……暴亂!”

原本想用“革命”來形容的朱明忠,話到嘴邊還是改成了這個時代的人們,更習慣的稱謂。

“暴動?”

朱大咸的有些不解的看著陛下。

“請陛下明示。”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業勢必無法吸納足夠的人口,或許可以透過租放官田,像漢代時的“假民公田”一樣,那些無地的流民可以被安置在國有土地上,使國家增加了收入,流民也暫時得到生產、生活的條件。但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人口在增加,而土地的增加是有限的,即便是數千萬人遷往海外,也無法改變人口迅速增加的現實……”

人口的快速增加了面雙刃劍,深知在未來的兩百年內,中國人口會以什麼樣的速度增長的朱明忠,知道“滋生人丁”最後會帶來什麼——陷入飢餓與貧困中的數億中國人。

“當農業無法吸納足夠的人口時,那麼就會產生大量的流民,他們就有可能成為流寇,成為暴亂的根源!”

“陛下,南洋諸夏以及將來陛下子嗣所封諸夏,可以吸納億萬百姓。”

朱大咸顯然忘記了分封諸夏,分散流民最早是誰提出的,作為這一理論的提出者,朱明忠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其中的不足。

“數量!”

看著朱大咸,朱明忠苦笑道。

“或許在未來的兩百年內,會有一萬萬國人,甚至兩萬萬國人遷移海外,但是,也許,那個時候,在大明會生活兩萬萬人,到那時,大明又怎麼可能提供足夠的土地供他們耕種?到那時,怎麼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