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克希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六章 重器,工業之流光歲月,中克希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要細心觀察,還是會發現開陽半導體實際也是隱隱約約走上了擠牙膏的深淵,沒兩年一個週期的產品大更新計劃,這特莫比英特爾公司還要更加穩的一逼。

英特爾公司也都是到了2005年,這才羞羞答答地正式提出“Tick-Tock鐘擺戰略”,也就是根據摩爾定律來走,平均兩年一個工藝製程更新套路。

奇數年推出新一代製程工藝;而在偶數年則會推出新的處理器架構。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英特爾公司才逐漸戴上牙膏廠的桂冠,雖然這名號聽起來不是太好,但市場效果不錯,大家都吃這套。

開陽半導體得益於汪正國這個董事會大佬的存在,自然是能夠在九十年代初期就接觸到“Tick-Tock牙膏戰略”,也是經過時間考驗之後,目前這套方案已經逐漸步入正軌,也得到廣大消費者認可。

92年更新的開陽615處理器還繼續沿用0.75微米的製程工藝,但馬上翻過年,新一代的開陽915處理器就要進入量產階段,而採用0.5微米制程的開陽915又會達到什麼樣的頂級效能水平?

這個或許還要等時間到了之後檢驗,畢竟現在誰也無法未卜先知,就連汪正國也不行。

但誰要是真以為0.5微米工藝是首先運用於PC電腦級CPU,那絕對是大錯特錯,真正第一個用上0.5微米工藝的產品是CMOS光學感測器部門,雖然僅僅只生產了很少量一批產品,但用途卻是最頂級航天領域。

前後歷時五年時間,第一款採用CMOS光學感測器的偵查衛星正式定型,並開始進入總裝生產階段,預計在93年10月左右擇機發射升空。

衛星代號“尖兵2”,有別於返回式膠片相機,它屬於光電成像資料傳輸型普查衛星,可以不受膠捲數量的限制進行各種瘋狂拍攝,不管是“自拍偷拍”都沒毛病,在軌時間用年為單位計算,和之前膠捲衛星在軌工作時間以月、日為單位衡量,兩者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在上位面,國內首款光電成像資料傳輸型普查衛星,那算算至少得要98年中巴資源衛星時代才開始,現在這已經足足提前五年時間,但技術方面卻沒有太大差別。

尖兵2衛星上面所搭載裝置繁多,但真正起到核心左右的成像裝置,算下來也只有三臺。

其中包括一臺同時兼顧藍、綠、紅光和近紅外、全色5譜段,解析度20米的掃描幅寬113公里的CMOS線陣推掃式相機;一臺可見光、短波和紅外譜段解析度為80米,熱紅外譜段解析度為160米,掃描寬度為120公里的四譜段雙向擺動紅外多光譜掃描器;一臺解析度為260米,掃描寬度為900公里的二譜段寬視場CMOS成像儀。

在這三臺核心裝置成像中,開陽半導體、蜀航光學、蜀都光機所三方聯合拿下兩個CMOS採用原件成像裝置的研製專案,就連星載計算機專案,也都是607所研製。

早前研製的三軍通用機載計算機效能略顯落後,已經無法滿足數字式光學偵查衛星的大量影象處理器資料,於是607所也發了狠,直接把早前為瑤光電子研製的CPU雙路技術拿出來,再聯合開陽半導體研製新的航天級圖形顯示卡。

由此,607所為這顆尖兵2資料傳輸型普查衛星研製的星載電腦大體構架已經出來:CPU雙路+GPU雙顯示卡交火,整個效能強大到令人髮指。

僅僅是一顆資源衛星專案,便用上了國內最頂級的半導體積體電路技術,反正對成本沒有太大控制要求,即便元器件、微處理器成品率不高,但依舊不成問題,反正也就是堆錢嘛。

一顆光學衛星不能僅僅只有成像裝置,處在資料處理與傳輸裝置之外,同樣還需要一款頂級光學鏡頭。

而這便要涉及到蜀都光機所當前看家拿手本領:自適應光學!

該技術首先被選中,雖然自適應光學裝置造價昂貴,不可能用於普通相機裝置當中,但光學偵查衛星不存在以上成本問題,所以這東西絕對不能少。

想想在700KM以上高度工作的相機,回頭還要拍攝地面幾十米的解析度景象,因此難度極大,由此則帶來大氣湍流或其他因素造成的成像過程中波前畸變問題,這是影響成像解析度的最大難點。

而自適應光學,這就恰好是補償由大氣湍流或其他因素造成的成像過程中波前畸變問題的最佳技術,包括光學成像衛星在內,高階裝置對這東西需求是絕對的剛需。

自適應光學系統是光學衛星鏡頭矯正畸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我要上頭條

一夢一界

她很野

元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