厙建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6章 偉人有無愛情詩,第五任縣委書記,厙建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父親專門研究過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是這方面的專家。我曾經問過他,他說沒有。我上大學的時候,讀過馬克思寫給燕妮的詩,覺得寫得非常好。就想看看恩格斯給他的兩位夫人寫過詩沒有,查了不少資料,還是沒有查到。”海水集團董事長陳涼說。
“那恩格斯為什麼沒有給兩位夫人寫詩呢?”新華社省分社記者高迎春問。
“我又不是恩格斯,我哪知道?”陳總說。
“你可以分析一下啊。”高迎春說。
“好吧,我跟你們分析一下,一家之言,對錯由你們自己掂量。”陳總說。
“從文化程度上看,馬克思是正宗的科班出身,耶拿大學的哲學博士。恩格斯被父親命令從中學輟學,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名中學肄業生。恩格斯雖然是自學成才的典範,但從所接受的系統教育看,馬克思的情商要高於恩格斯。”陳總說。
“從家庭背景上看,馬克思的祖父是一名猶太人律法學家,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是荷蘭裔猶太女子,馬克思父母生育了多名子女,但從只有馬克思和三個女兒存活下來看,家境一般。充其量,馬克思就是普通市民家庭的孩子。”陳總說。
“但馬克思故居那麼漂亮,三層樓的房子,還有後花園,家境應該不錯啊。”高迎春說。
“我們看到的馬克思故居3層樓的房子,事實上,不是馬克思家的房子,而是馬克思父親租的房子,馬克思一家只在這裡住了一年半時間。”陳總說。
“哦。”高迎春說。
“而恩格斯家呢?恩格斯的父親是工廠主,就是民營企業家,也是資本家,帶有普魯士貴族血統。恩格斯的母親心地善良,遵守禮教,喜愛文學和歷史。比馬克思的家境殷實多了。按說,這樣的家庭,恩格斯應該是很有情商和情感表達天賦的。”陳總說。
“無奈,恩格斯沒有接受系統教育,中學就輟學了。後來又被父親逼著經商,缺乏風花雪月的氛圍,希望恩格斯像馬克思一樣,寫出真摯動人的愛情詩,就有些勉為其難了。”陳總說。
“從與愛戀物件的空間距離上看,恩格斯來到曼徹斯特不久,就認識了瑪麗。幾個月後,他們就開始同居了。沒有空間距離,沒有分別,也就沒有思念,沒有思念,哪來的愛情詩篇?”陳總說。
“恩格斯一直是和瑪麗姐妹生活在一起,姐姐瑪麗去世後,恩格斯就自然而然地同瑪麗的妹妹莉希同居,沒有什麼激情讓恩格斯有寫愛情詩的衝動。”陳總說。
“馬克思就不一樣了,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學攻讀法律的一年級學生馬克思,回特里爾向自己熱戀的姑娘燕妮求婚,經過瑪麗同意,18歲的馬克思就和22歲的燕妮約定了終身。按照我們古代中國人的說法,是私定終身。”陳總說。
“1836年10月,馬克思從離家不遠的波恩大學轉赴離家很遠的柏林大學讀書,空間距離越來越遠,正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由於不得不和燕妮在漫長的歲月里長期分離,馬克思備受思念的煎熬,備受感情的折磨,倍感苦惱。”陳總說。
“在柏林,這種思念曾一度影響了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學習。他曾向他父親坦率吐露說,由於遠離摩塞爾河谷,遠離他的‘無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靜之中’。”陳總說。
“為了排遣這種思念,為了表達這種思念。18歲的馬克思就開始執筆跟燕妮寫詩,用詩抒發自己的感情和心聲。馬克思的詩,大多是歌頌燕妮和傾吐自己對燕妮的思慕。當然,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願,和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我曾經多次讀過馬克思的愛情詩,我感到馬克思的內心,有一團火在燃燒。”陳總說。
“還有什麼原因呢?”高迎春問。
“再從女方的家庭環境和學識上來說,馬克思的夫人燕妮出生於一個德國貴族家庭,是特里爾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燕妮的父親是一個商人,後來成了普魯士政府一名樞密顧問官,負責薩爾茲韋德和特里爾。而燕妮呢,不僅是‘特里爾的舞會皇后’,而且還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陳總說。
“因為燕妮跟馬克思是私定終身,彼此思念對方是人之常情。燕妮懂得風花雪月,與馬克思有強烈的的感情共鳴。馬克思跟她寫的時,她能讀懂,能感受到馬克思一顆火熱跳動的心。燕妮收到馬克思的詩時,‘掉下了悲喜交加的眼淚’。”陳總說。
“那燕妮跟馬克思寫過情詩沒有呢?”高迎春問。
“我不知道燕妮跟馬克思寫過情詩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