厙建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章 走出困局,第五任縣委書記,厙建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光中學的事情,峽光中學對千部長有感情,想透過立碑來表達一下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想來想去,考慮來考慮去,實在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來。就提出兩條建議,供大家討論。第一條,以肖芳一家三口人的名義立碑,就是文化局黨委提出的方案。第二條,以峽光中學和農民文化藝術團的名義聯合立碑,就是曾縣長提出的建議。我個人傾向於第一條。最後,還是請常書記拿主意吧。常書記不僅僅是我們月光縣的縣委書記,而且也是千部長遺囑的執行人。”
我依舊“迷茫”地坐著,腦子裡似乎一片空白。說實在話,我拿不準應該怎麼拍板。當然,按曾縣長提出的方案,在目前看來,兼顧了雙方的意見,沒有顧此失彼,似乎是比較平衡、比較穩妥的做法。可我怎麼都覺得不滿意,不完美。難道拍板自己都覺得不滿意、不完美的方案?可我似乎‘迷茫’了,我實在找不出更好的,能讓各方面都覺得更加合情、合理的方案。
立碑困局,立碑真的是困局啊。
看來,這次協商會不得不流產了。我正要說,立碑的事很重要,各方面認識又不一致,等我們再認真梳理,下次再議時,主持會議的王主任說:“穆主任,剛才常書記不讓你先說,你聽了這半天,也發表一下意見吧。”
我像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凝神靜氣望著穆主任,等待他講話,等待他在我“迷茫”的腦子裡,點亮一盞明燈。哪怕不是明燈,即便是煤油燈、蠟燭,哪怕是螢火也好啊。
黨史(地方誌)辦公室主任穆千秋不緊不慢地說:“感謝常書記、桂部長、王主任、曾縣長,感謝大家瞧得起我,把我放到最後說。我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王主任說:“別賣關子了,抓緊時間說吧。”
穆主任說:“我提四條建議,第一條建議,鑑於文化局和文聯是合署辦公,建議由文化局牽頭,草擬一份很有文采的、能被社會各界高度認可的千部長的碑文,報縣委、縣政府研究確定。”
王主任說:“你接著說。”
穆主任說:“第二條建議,建議請宣傳部牽頭設計,峽光鄉政府負責施工,把千部長的墓地弄得規模一點,像樣一點,方便他人祭奠,參觀。我們縣本身供人參觀的東西不多,有影響力的名人很少,能弄一處是一處把。”
“繼續說。”王主任說。
穆主任說:“第三條建議,我個人覺得,文化局黨委提出的方案比較好,是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最好的方案。我建議,我強烈建議縣委、縣政府採納文化局黨委提出的方案。”
教育局黨委書記鄧學貴很不滿意地問:“那我們呢?那我們峽光中學怎麼辦?我們回去怎麼跟峽光中學師生交待呢?”
教育局局長張文章很不耐煩地說:“你是搞黨史,搞地方誌的,搞好你的黨史,地方誌就萬事大吉了,瞎參合我們立碑的事幹什麼?你這不是把我們放在火爐上烤嗎?你這種建議讓我們怎麼為人?怎麼在教育戰線上混?領導們都在這裡,王主任也是分管黨史、地方誌工作的領導,我也順便彙報一下,我們教育局一直非常支援你們黨史辦、地方誌的工作啊,你們要我們寫的黨史、年鑑材料,我們從來都是提前完成的,沒有為難你們啊!你們要我們配合搞的黨史國史宣傳教育活動,我們也一直是很積極地配合的啊!你怎麼能提出這麼讓我們下不了臺的建議呢?提出建議還不夠,還強烈建議。老穆啊,你今天真是讓我刮目相看啊!”
我有些聽不下去了,就插話說:“都別激動,讓穆主任把話說完。說完,我們再議論,再討論。穆主任,你接著說吧。”
穆主任依舊不緊不慢地說:“這是我的第三條建議,第四條建議,鑑於峽光中學馬上要撤除重建,我建議,我強烈地建議,在新的峽光中學,安放千部長的雕像,讓峽光中學師生們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
會場氣氛活躍起來,教育局黨委書記鄧學貴、局長張文章的臉上瞬間有了喜色。而我自己,我自己“迷茫”的腦子裡似乎被點亮了。
王主任問:“建議完了嗎?”
穆主任回答:“暫時就這些,完了。當然一些後續的建議,可以以後說,譬如,千部長墓碑落成儀式,千部長雕像落成儀式等等。”
由於黨史(地方誌)辦公室的工作性質,相對來說,重要程度要差一點,因此常常被“邊緣化”。看來,我今後要對黨史(地方誌)辦公室的工作要適度重視了。
我似乎有些興奮地說:“針對穆主任的建議,看大家還有什麼意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