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於近期一直在工地工作,沒啥時間碼字,在此柳丁先為之前半個月的停更向各位書友道歉。另外,柳丁想找一位書友幫忙做書評區的管理員。不知道哪位書友肯幫忙。

————————————

孫權原以為魯肅會建議他去齊侯府中做門客,不由不解地問道,“講武堂?尊經閣?為何是此二處?”

“公子有所不知,講武堂乃齊侯蓄士之所,現已收納各地求學士子八百餘人。公子若想了解齊法,講武堂便是最好的去處。”魯肅拈鬚笑道。

“八百餘人!”孫權咂了咂舌道,“而今怕是太學也無此規模。”

“天下大亂,漢室勢微,官學早已荒廢多年,又何來太學一說。”魯肅苦笑著搖了搖頭,繼而又以羨慕地口吻長嘆一聲道,“講武堂才是徐、青、冀、幽四州之太學。”

其實相比當年東漢太學最高峰時三萬人的規模,講武堂八百學子的規模真心小得可憐。但正如魯肅所言,現在是亂世,原本作為天下學術權威的太學早已毀於戰火之中。而如今在中原成規模的官學也僅講武堂一家而已。

當然講武堂初建之時,並沒引起士林的重視。畢竟這年頭不少世家豪族都會在府中蓄養一些小童,以便為自家培養家將、幕僚。但當蔡吉在選拔官吏的科舉中測試講武堂教授的算學、墨學等雜學後,講武堂在士林的眼中儼然便由私學轉變成了官學。

正所謂“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當一個學派、一座學府與權利掛上勾,就會自然而然地會成為一種學術上的權威。在青、徐二州蔡吉是實際的統治者,反應蔡吉喜好的講武堂便是青、徐二州士林的權威,是“官學”。所以上一屆科舉考試結束後,便有一部分落榜計程車子選擇投身講武堂學習齊侯所看重的雜學。在這些留下求學計程車子之中既有寒門之士,也有世族子弟。水平雖各有長短,但為人掃盲啟蒙倒是綽綽有餘。於是蔡吉便宣佈能在求學之餘為堂內男童女童授課者每月可得脩金五百錢。可世族子弟顯然看不上這點小錢,情願多花些時間向徐嶽學習雜學或是結交名士。因此最終應徵的都是些出身貧寒的學子。蔡吉對此倒是並不介意,畢竟那時曹操正與袁紹熬戰於官渡。瞅準時機出兵伐袁才是她當時關心的事。不過蔡吉之後在外征戰一年多雖沒有回過東萊,講武堂的聲望卻依舊隨著齊軍的節節勝利與日俱增。待到蔡吉凱旋而歸時,慕名趕來講武堂求學計程車子已由最初的數十人增加到八百餘人。

此刻眼見魯肅對講武堂推崇備至,孫權對蔡吉又憑添了幾分敬慕。須知在亂世辦學養士不僅需要有穩定的後方,還得有一定的財力來支援。能做到這兩點的諸侯實力必定雄厚。至少在孫權看來他的哥哥孫策這會兒就不可能有閒錢養士。

想到這兒,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的孫權,二話不說便結了帳。拉起魯肅的手道,“百聞不如一見,子敬既然如此看好講武堂、尊經閣,不如吾等這就去瞧個究竟。”

這會兒的孫權並不知曉,就在他興致勃勃地趕往講武堂的同時,蔡吉正在府內與郭嘉、崔琰、徐嶽、田豐、華佗五人探討講武堂的未來。

“建講武學院?”

“是。孤打算在城外萊山腳下,為講武堂內的八百士子另建一所學院,以便分家授課。”蔡吉環視了一番在場的崔琰等人。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實蔡吉在北征之前已經將講武堂擴建了一次。不過那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擴招學童掃盲。直到這次回到龍口,看到那前來求學的八百多名士子,蔡吉意識到時機已到。是時候在東萊建一所高等學府來進一步推行她的“道統”。

眾人一聽蔡吉有心擴大講武堂的規模立馬都來了興致。但見崔琰撫須探問道,“不知主上打算如何分家授課?”

“孤要在講武學院分設儒、道、法、醫、兵五家授課。其中儒家結合君子六藝,又分四書、五經、算術、禮樂、曆法、御射六科。修完四書、曆法、算術三科者為生員,修齊儒家六科者為文士。凡入學者皆需先取得生員資格,方可選投道、法、醫、兵四家。”蔡吉邊說邊從袖中取出一卷圖紙展開在了眾人面前。

圖紙上畫的是蔡吉根據她後世母校格局設計的講武學院。但崔琰等人對此等跨時代的規劃似乎並不怎麼感興趣。田豐更是連看都沒多看一眼圖紙就直接向蔡吉問道,“哪四書?那五經?”

“四書為《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為《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蔡吉答道。

其實漢朝的官學已有詩、書、禮、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