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吉讓夫君替她對答的做派雖有些出乎人意料。但在崔琰看來,這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治學態度,印證了蔡吉誠實的品德。所以崔琰並沒有因此小瞧蔡吉,而是順勢詢問起了曹丕對韓詩的見解。
讓眾人再次深感驚奇的是,曹丕年紀小歸小,見識卻不凡。面對崔琰的提問,他不僅對答如流,一些見解甚至讓崔林等成年人都自愧不如。而蔡吉則在一旁以謙虛的態度傾聽兩人談經,就好像是一個認真聽課的學生一般。直到日頭西斜,蔡吉才帶著曹丕起身告辭。崔琰則已時辰已晚,挽留蔡吉等人在府中留住一夜。考慮到安全問題,蔡吉最終答應了崔琰的邀請,留宿崔府。
當夜崔府宴席之上,崔林等人更是抓緊時機同東冀州的實權者套近乎。蔡吉也由此得知,那三個在崔府求學的學子都是冀州人,分別是楚子云、譚秀、謝燦。崔林四人眼下雖名不見經傳,但能拜在崔琰門下的學習的學子必有其過人之處。崔琰在後世以善於相人而聞名。據說崔琰與司馬朗交好。有次見到司馬懿,崔琰便對司馬朗說:“令弟聰明賢能,剛斷英拔,大概不是你比得上的。”司馬朗一直不以為然,而崔琰每次都堅持這個說法。最終歷史證明崔琰的品評是正確的。之後涿郡人孫禮、盧毓入軍府,崔琰又評論他們說:“孫禮通達、光明而激烈,剛正、簡約而果斷;盧毓清廉、機警而明理,歷盡折磨也不退卻,都是能任三公的賢才。”結果孫禮、盧毓後來還真承他貴言做到了三公。至於崔林更是“大器晚成”這句成語的主人公,在魏明帝時成為了司空。所以宴席上蔡吉大方地向四人保證,只要他們去東萊,就一定會為其安排一官半職。
翌日一早,崔琰帶著從弟與三個學生親自將蔡吉等人送出了東武城。望著齊侯一行人漸行漸遠的身影,曾被蔡吉指出唸錯《論語》的楚子云忍不住咋舌道,“齊侯熟讀論語,卻不知三家詩,真乃奇人也。”
崔林跟著感嘆道,“齊侯之夫小小年紀就通曉三家詩,亦是奇人。”
一旁向來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譚秀聽兩位師兄這麼一說,不由向崔琰問道,“先生,齊侯與其夫,何人更有才學。”
崔琰撫著四尺長鬚,品評道,“曹丕所懷乃謀仕之學,蔡吉所懷乃謀道之學,兩者不可相提並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