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褓之中。如此一來公孫家家主的位子必定會由公孫康的親弟弟公孫恭來繼承。而公孫恭的性格與其父兄完全不同,與其說是“謙和”不如說是懦弱。故而在扶余人看來公孫恭根本不足為懼,唯一可慮的是公孫度、公孫康父子留下的數萬大軍。但這點兵馬在坐擁五州之地的蔡安貞面前卻又算不了什麼。只要能傍上蔡安貞這棵大樹,莫說是公孫家,就算是死對頭高句麗也奈何不了他扶餘國。要知道蔡氏的根基在南方,蔡氏要想統治遼東就必須藉助扶余人的力量。而狐假虎威又是扶余人最拿手的戲碼。然而此刻聽這位齊侯的口氣似乎她並不打算乘勝追擊攻打玄莬郡。難道齊軍要撤?
且就在麻餘低著頭眼珠子滴溜溜直轉之時,忽聽堂上的蔡吉傲然宣佈道,“孤做事素來恩怨分明。而今蹋頓、公孫康皆已伏誅,唯有禍首郭圖、袁譚尚逍遙在外禍亂幷州。孤不日便會領兵南下討伐二賊!”
果然是要撤——麻餘心頭剛一凌,哪兒曾想下一刻便聽堂上蔡吉話鋒一轉道。“文遠將軍,孤南下後,遼東、遼西防務便拜託卿也。”
“喏。”張遼不動聲色地起身領命。底下的麻餘卻是臉色煞白冷不丁地打了個激靈。話說昔年公孫度攜扶余、鮮卑諸部南侵錦西,張遼為解錦西之圍親率千餘部曲奔襲扶余逼扶余王撤軍。那一陣齊軍殺得扶余人人害怕,以至於聞張遼大名,小兒不敢夜啼。而今聽聞蔡吉又要將這位煞星調回遼東坐鎮昌黎,麻餘那是既心驚又心虛。慌亂之下他趕緊低下頭高聲表態道。“扶余上下願奉齊侯為主。隨齊侯一同征討逆賊!”
蔡吉卻是擺了擺手不以為然道,“區區宵小何須哪勞煩友邦。扶余心意孤心領也。”
眼瞅著自己一番信誓旦旦的表忠心只換來對方一顆軟釘子,心中思緒已轉了十七八個彎的麻餘倒也不惱。就見他堆著笑臉連連奉承道,“那是,那是,齊侯麾下猛將如雲。平定幽並指日可待。些許軍資聊表心意,還請齊侯笑納。”言罷麻餘便將事先準備好的貢品逐一呈了上來。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雖然扶余人見利忘義的行為令人十分不齒,此刻的蔡吉倒還是客客氣氣地收下了一干貢品並好言寬慰了麻餘等人幾句。而蔡吉的態度也令原本還有些忐忑的麻餘偷偷鬆了一口氣。
顯然透過蔡吉對公孫康首級的反應以及南下前對遼東防務的佈置已經讓麻餘意識到眼前的這位女諸侯絕非易與之輩。特別是殺公孫康送首級的做法如今看來就是一畫蛇添足的敗筆,此舉非但沒有達到討好蔡氏的目的,反而是令在場的漢人心生厭惡。差一點就壞了扶余投誠蔡氏的大計。想到這裡麻餘不禁在心中暗暗自行告誡——齊侯重義理,切記,切記。
其實蔡吉本人並沒有麻餘想象中的那般有濃重的道德潔癖。她之所以會拒絕扶余出兵協助主要還是出於對目前遼東局勢的考量。說到底扶余只是一介蠻荒小國。在它的身邊環伺著蔡家、公孫家、高句麗、鮮卑、烏桓等諸多勢力。因此“奉xxx為主”之類的誓言都是鬼話,左右逢源才是扶余人一貫的生存之道。加之有蹋頓反叛的前車之鑑在。蔡吉眼下更願意讓扶余同公孫家、高句麗等勢力互相牽制,而非接受一個首鼠兩端的附庸。因為在蔡吉的心目中佔取遼西遼東便成了她平定天下計劃中的關鍵一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遼西遼東甚至比並州更為重要。
須知遼西和遼東不僅擁有馬場、礦藏、沃土等資源又毗鄰渤海能與人口充沛的青徐二州形成互補。更為重要的是興於大興安嶺的鮮卑人不僅是亂華五胡之一,還直接威脅著蔡吉所控地區的安危。佔據遼西遼東既能抑制鮮卑向南擴張,又能開發幽州等地。要知道蔡吉可是一直都有將幕府從龍口北遷至薊城的想法。
當然在這個時代,眾人眼中的遼西和遼東依舊只是一方無足輕重的苦寒邊地。中原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都在關中,中原的威脅也來自毗鄰關中的西北。譬如此刻正深陷戰火之中的幷州軍民之中就有不少人認為,若非那位女諸侯跑去蠻荒之地參加什麼會盟就不會受困白狼山,張將軍和龐別駕也不用放棄平城北上救駕,從而讓鮮卑蠻子有機可趁攻入長城禍害鄉里。
好在蔡吉身邊的文武重臣多數還能理解她的良苦用心。不僅張遼、龐統、辛毗等人都支援她經略遼西遼東,郭嘉更是借這次的危機一次性向遼東投放了整整五萬兵卒,足見其對遼西遼東地區的重視絲毫不遜於蔡吉。
要知道依這個時代的航海水平,跨海運輸數萬人馬是一樁極其兇險的事。誠然渤海是一個近似封閉的內海,山東半島也一直都有泛海入遼的傳統。可大海終究是大海,海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