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車載著躊躇滿志的吳碩在日落時分自東門駛進了龍口城。眼下的時辰雖已臨近宵禁,龍口的東市卻依舊行人如織,兩旁的商肆更是門門火炙,戶戶燈明。從泛海而來的商賈到賣果子的小販都在忙著做宵禁前的最後一筆生意。好不容易穿過熙攘的街市,馬車終於停在了齊侯府的朱門前。不過令吳碩深感意外的是代表蔡吉在侯府前迎接他的人竟是一位極為特殊的舊相識。

“昭姬見過大夫。”

望著站在自己面前風姿綽約的蔡琰,吳碩由不得瞪大了眼睛脫口而出道,“夫人怎會在此?”

“齊侯將妾身自胡地贖回,命妾身在此出任侯府長史。”蔡琰福了福身解釋道。

說起來蔡琰的父親蔡邕乃是吳碩的舊識。想當年蔡邕先是因直言被宦官誣陷,流放朔方,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待到董卓掌權時,蔡邕又被強招入京為官。然而董卓被誅殺後,蔡邕卻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並在不久之後便瘐死於獄中,時年六十歲。而此刻蔡琰雖只用輕描淡寫的一句帶過了她之前的遭遇,吳碩卻知短短的“胡地贖回”四個字乃是浸透血淚。

一想到蔡邕父女通經史,善辭賦,精音律,卻又偏偏命運多舛,吳碩在嘆息天妒英才之餘,亦發自內心地由衷讚歎蔡吉贖回蔡琰的義舉,“齊侯真乃當世孟嘗也。”

或許在吳碩看來蔡吉花重金將蔡琰贖回漢地的舉動堪比昔年好客養士的孟嘗君,是一種求才若渴的表現。但在蔡琰心中卻是早已將蔡吉視作再造恩主。自付唯有在後半生竭力輔佐蔡吉方可報答這份恩情。

所以面對吳碩的感嘆,蔡琰並沒有跟著附和,而是微微欠身為其引路道。“大夫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也,請隨妾身入府歇息。”

蔡琰儀容謙恭,言辭有禮,帶著一種讓人難以拒絕的魅力。以至於吳碩在她的影響下暫時收起了求見蔡吉的心思,轉而拱手還禮道,“那便有勞夫人也。”

且就在蔡琰穩住吳碩的同時。蔡吉正從李達口中獲知吳碩的大致來意。事實上吳碩之前之所以會找李達單獨談話,除了探聽齊營虛實之外,也有讓李達替其傳話給蔡吉的意思。畢竟眼下時局緊迫。容不得雙方再耗費精力和時間互相試探。

此刻聽罷李達所言,就見蔡吉手持摺扇輕叩虎口,玩味著問道,“哦?吳大夫攜聖旨來訪。命孤勤王?”

“正是。還請主上依昔日之諾。出兵許都救天子出水火。”言罷李達便朝著蔡吉重重地叩了一聲響頭。

蔡吉並不懷疑李達的赤誠之心,但她卻隱約覺得李達傳話可能有偏差。因為以蔡吉對吳碩的瞭解,這位老先生從不會將天子置於危險的境地。而出兵許都顯然違反了這條原則。想到這裡,蔡吉不由自主地抬頭與郭嘉和賈詡交換了一下眼神。但見郭嘉眉頭緊鎖顯然也對李達的說法持保留意見。至於此前提出“應詔勤王”之策的賈詡更是一臉的漠然,絲毫沒有打瞌睡接到枕頭的喜悅。

眼見自己麾下的兩大謀主如此反應,蔡吉在斟酌了一番後,便對李達頷首道,“智深。汝先下去。待孤與文和、奉孝二位先生商討之後,自會給天子一個交代。”

可誰知李達卻突然激動地揚起頭質問道。“勤王之事何需商討?”

蔡吉略感不快道,“兵者國之大事也!不經謀劃,如何能救天子?”

“當真如此?”李達緊盯著蔡吉,似乎是想看穿面前的這位女子是否還是他認識的那位“小主公”。

望著李達佈滿血絲的雙眼,蔡吉只覺胸口陡然一痛。其實早在李達送親回來之後沒多久,蔡吉便已察覺到李達與少年天子劉協結下了深刻的友誼,也意識到這份友誼會轉化為對漢室的忠貞。只是她萬萬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因此與李達產生對立。要知道李達可是她穿越到這個時代後的第一批追隨者。當年若非張清和李達的保護,蔡吉可能在穿越的第一天就死於非命。

恍惚間蔡吉似乎感受到了曹操與荀彧分道揚鑣時的痛楚。不過自付無愧於心的她依舊坦然地迎上李達質疑的目光,沉聲反問道,“汝不信孤?”

李達在與蔡吉對峙了片刻後,最終還是低下頭向蔡吉俯身一拜,跟著便一聲不吭地退出了書房。

蔡吉與李達的矛盾全被郭嘉和賈詡看在了眼裡。郭嘉知道蔡吉是個顧念舊情的人。可是齊營中的尊漢者又豈止李達一人。一旦迎奉天子入青州,日後像今天這樣的對立只會愈來愈多,到那時蔡吉又當如何自處?

這一刻郭嘉強烈地意識到“奉天子以令諸侯”的路線並不適合眼前的女子。於是他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