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求同存異乃是後世外交大家周公為中華處理複雜關係、解決複雜矛盾創立的一種思維方法和行為模式。這可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找出共同點,保留不同意見”,而是包含了異中而求同、求同不求異、求同又存異、存異以待同四層境界的辯證之法。實施者必須心懷大義,意志堅定,如此方可做到高瞻遠矚,不被私利矇蔽。所以求同存異不是目的,求同存異之後要做什麼才是重中之重。

正如此刻在新都之選和廣陵郡的歸屬問題上孫策和蔡吉各自存有異議。孫策欲割據一方自立門戶,在天子分封諸侯之前,自然是佔據越多城池越好。蔡吉則始終以統一天下為己任,分封諸侯對她而言僅是權宜之計。故而以大局為重的蔡吉不會太過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然則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兩家可以暫且保留意見分歧,在抓住重點的同時找出雙方的共同思想、共同要求、共同利益,最終達成統一陣線。而眼下孫蔡兩家最大的共同利益當屬“分封諸侯”。

因此面對周瑜的探問,蔡吉成竹在胸地朗聲說道,“國語有云,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諸公各有所想,各有所圖,乃是人之常情。然吉以為今日大計,因以奉詔迎駕為重。還請吳侯以大局為先,暫且擱置爭議,以免錯失分封良機。”

魯肅坐在孫策身後,看著蔡吉在孫策與周瑜的連番施壓之下始終面不改色談笑自若,不禁為眼前女子的非凡氣度所深深折服。特別是當蔡吉提出“求同存異”之時,魯肅更是忍不住在心中拍案叫絕。話說依齊軍目前的實蔡吉完全可以同孫策大談如何瓜分曹家地盤。可誰曾想蔡吉不僅沒有迎合孫策,反倒以求同存異之說勸孫策以大局為重莫要因小失大。在魯肅看來蔡吉的這番做派正應了她所引用的那句“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出自西周名士史伯之口。史伯這句話的本意是指不同的事物互相結合才能產生百物,如果同上加同,不僅不能產生新的事物,而且世界的一切也就變得平淡無味。同樣的一個聯盟內的各個成員也不可能大家都是一個想法,對任何問題的看法都一樣。所以唯有像天地包容萬物那般包容不同意見,如此方能爭取到一切可以爭取的因素,團結到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站在蔡吉的角度而言。唯有同時爭取到孫策、曹操、劉備三家達成統一陣線。方能實現她那“卜都定鼎,還政天子,分封諸侯。以藩屏漢”的十六字倡議。

蔡吉靈活大氣的外交手腕讓魯肅對縱橫之術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只可惜以魯肅目前的身份暫時還無法出面參與談判,所以這會兒的他只能暗暗祈禱孫策和周瑜能言歸正傳,別再試探蔡吉的底線。

周瑜當然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更何況此刻的他對蔡吉的驚豔表現亦是欽佩之至。事實上對於郭嘉、辛毗等齊謀士的反應周瑜是早有預備,卻唯獨沒料到真正棘手的物件竟會是蔡吉本人。於是在一番試探與交鋒之後。周瑜終於心悅誠服地向蔡吉拱手拜服道,“齊侯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周某佩服。”

“周都督過獎也。”蔡吉羞澀地頷首一笑,繼而又將話鋒一轉正色道,“天子召孟德公、玄德公、吳侯與孤一同護駕遷都。然則孟德公與玄德公尚在荊州對峙互不相讓。孤以為當今之勢,唯吳侯與孤攜手南下,方可調停當陽之圍。”

聽罷蔡吉一席分析周瑜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確實。不管是天子遷都親政,還是他們這群諸侯分封列國。都得先將曹操從當陽那個泥坑之中撈出來才行。否則曹昂不會放天子離開許都。天子不恢復自由之身,分封之說更是無從談起。想到這裡周瑜由不得回頭同孫策交換了一下眼神。

此時的孫策早就被蔡吉提出的“分封”二字吊起了胃口。畢竟相比廣陵郡分封列國才是他此行的真正的目的。所以在與周瑜目光交錯後,孫策立馬心領神會地大笑道,“哈哈,齊侯言之有理。新都之選暫且不議,不知齊侯打算何時南下?”

孫策的笑聲充滿了陽光與活力,全然不見先前爭執時的咄咄逼人之勢。讓人不得不感嘆每一個諸侯都是天生的演員,翻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當然蔡吉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就見她斯條慢理地挑眉道,“為免夜長夢多,自是愈快愈好。”

“夜長夢多?齊侯真是妙語如珠。”孫策回味了一番從蔡吉嘴裡冒出的新詞彙,繼而調整了一下坐姿,嘴角微微一揚,“孤與齊侯南下救曹倒也無妨。唯恐夜長夢多,許都生變。”

孫策這裡所說的“夜長夢多”指的是曹操脫困後曹營的反應。畢竟若非曹操身陷囹圄曹昂也不會捏著鼻子放出天子迎合蔡吉提出的十六字倡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