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管統的書信在袁紹幕僚間傳閱,現場再次迸發出了一片譁然。這倒並不是說東萊郡跨海通商有什麼驚世駭俗。事實上,早在漢武帝時起,西漢王朝就已經開闢出了一條成熟的海上絲綢之路,並由黃門直接負責官船出海貿易。至於民間的海外貿易,大約在武帝之前便早已進行,之後又伴隨官方交往繼續得到發展。而到了東漢前期,由於通往西域的陸上絲綢之路一度受到阻塞,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便顯得尤為重要起來。
按照《漢書·地理志》的記載,漢時從嶺南日南、徐聞、合浦等地乘船,沿著海岸線航行五個月,可到馬來半島;繼續航行四個月,即抵達後世泰國的西海岸;在泰國西岸和緬甸東南岸航行二十多天後登陸,再步行十多天日,便可到達後世緬甸的西南部;再從那裡坐船航行約兩個多月,就能抵達黃支國。
黃支國即後世印度南部海岸康契普臘姆,在公元前1世紀後半葉至公元2世紀末,這裡是印度與羅馬海上貿易的中心。漢朝的商隊在黃支國卸下黃金、雜繒,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交易明珠、璧、琉璃、奇石和其他珍異物品。例如西漢未年,王莽就曾請黃支王送來犀牛當貢品。
所以倘若東萊郡真有心一來一回花上兩年時間跑去天竺通商的話,袁紹的幕僚們至多笑話笑話那東萊的女童府君有勁沒處使。但眼下東萊郡既然是要同毗鄰遼東的三韓通商,那這事就不能一笑了之了。正如管統在信中所言此事關係到公孫度的態度。以東萊郡的勢力根本不可能與自封遼東侯的公孫度相抗衡。故東萊郡獻糧求保之舉雖有些唐突,卻也是意料中的事。只是究竟要不要答應下東萊的請求,便成了擺在眾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這不,在一番低頭私語之後,治中審配頭一個就站在軍事的角度上予以否定道,“主公,恕配直言,我軍現下正與公孫瓚對峙於幽州。難得公孫度兩不相幫。主公切不可為蠅頭小利而觸怒公孫度。”
“正南所言正是吾之所慮。只是吾既然有心拉攏東萊,倘若此時對東萊袖手旁觀,恐就此寒了東萊的民心啊。”袁紹頗感為難地說道。
然而一旁的田豐卻態度強硬的說道,“主公不必如此多慮。依豐看來,主公現下因修書一封,命管統阻止東萊與三韓通商。既然東萊有心奉主公為主,自當聽從主公號令,莫要在此關鍵時刻為主公添亂。”
“田別駕,此言差矣。東萊地貧人稀,想靠泛海通商來收購糧草,也是不得已之舉。倘若主公硬要阻止此事,恐會逼東萊轉投公孫度。故依圖看來,主公可暗中示意管統接受東萊進貢。”許攸捻著山羊鬚搖頭晃腦道。
“暗中示意?”袁紹聽罷若有所思地低下了頭。
而許攸則笑意盎然地解釋道,“善。如此一來,東萊以為主公答應了通商一事,然主公卻並未對外宣佈此事。一旦東萊真因通商一事惹惱公孫度,主公幫,可出面調和;不幫,可將罪過都推在那女童太守的身上。如此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
袁紹聽許攸這麼一說,當下茅塞頓開,心想,對啊,還有這麼一招呢。須知,袁紹雖不想將公孫度扯進幽州之戰,但對於東萊所許諾的糧草還是頗為上心的。畢竟袁紹要與公孫瓚爭奪幽州軍糧自然是多多益善。故現下袁紹實際的心境是既不想惹公孫度,又想要免費的軍糧供應。而許攸的這番建議可謂是正中袁紹的下懷。
然而還未等袁紹點頭答應,一旁的田豐卻衝著許攸大聲斥責道:“此乃誆騙!主公切不可聽信此人讒言!倘若主公如此行事,天下人將如何看待主公!”
“誆騙?何為誆騙?與三韓通商一事本就是東萊那女童府君想出來的主意,出了事自當她一力承擔。”許攸掏了掏耳朵不以為然道:“更何況當初之所以舉薦一女童做太守,不就是這種時候推出去替罪的嘛。”
田豐的話雖難聽,可許攸的那番直白坦言也好不到哪兒去。就算眾人當初真懷著許攸所說的想法預設東萊奉一女童做太守,但這種話又怎能當眾挑明。大家終究都是要面子的人。總之經過兩人一番爭論之後,這會兒的袁紹反倒是不好意思再表態了。不過不好意思表態,不代表袁紹就接受了田豐的進言。其實在經過許攸的提點之後,袁紹心中已經有了應對之策。那就是乾脆不回覆,任由東萊那邊自行行事。當然為防止田豐繼續無休止地直言進諫,袁紹並沒有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口,而是擺出一副頗為為難的樣子一揮手道,“此事再議。”
然而袁紹的這點小伎倆又怎能騙得過田豐的眼睛。深知袁紹脾性的他一聽其說“再議”二字,便知自家主公是打算採納許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