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1章 助教,魔法世界見聞錄,七大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暫且不說了,畢竟他們的存在已經成為了歷史。”
“針對費米的問題,哈特提出四種解釋:1、對地外文明而言,進行星際旅行還不可行。2、從動機分析,地外文明不打算和人類進行接觸。3、地外文明剛剛出現不久,和人類的接觸還需要一段時間。4、木涅瓦已經被外星文明拜訪過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哈特的文章獲得了出奇高的關注率,大量的科學家開始積極關注費米佯謬,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以觀點激進而聞名的蒂普勒極力主張,用一種理論上能進行自我複製的馮·諾依曼探測器來代替無線電搜尋。格瑞恩在論文《大沉默:關於地外智慧生命的爭論》中,則認為德雷克方程的各項引數設定存在缺陷,並提出補充建議。”
“費米悖論講述的是有關尺度和機率的論點和稀缺的證據之間的矛盾,宇宙顯著的尺度和年齡意味著高等地外文明應該存在。但是這個假設得不到充分的證據支援。”
“費米悖論的第一點,即尺度問題,是一個數量級估計:銀河系大約有3000億顆恆星,可觀測宇宙內則有700垓顆。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機率出現在圍繞這些恆星的行星中,那麼僅僅在銀河系內就應該有相當大數量的文明存在。這也符合平庸原理的觀點,即木涅瓦不是特殊的,僅僅是一個典型的行星,具有和其他星體相同的規律和現象。有人用德雷克公式來支援這個論點,儘管這個式子的基礎正在受到質疑。”
“當然,對於處於木涅瓦太陽體系拉格朗日L3點的密涅瓦文明而言。沒有走出宇宙的你們沒有觀測到他們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太陽強大的電磁場完全阻隔了那時弱小無比的你們的觀測和通訊,再加上宇宙觀測理論的不完備,所以你們那個時候還沒有認識到密涅瓦的存在。”
“雖然在之後的上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你們認知到了密涅瓦的存在,並且因此而歡喜鼓舞的發展宇宙航行等技術,並且對方也是如此。在進入了I類文明之後,你們雙方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並改變了星球的執行軌道,促使兩顆兄弟星球作為雙星系統正式的執行到了一起。”
“但是好景不長,性格喜斗的密涅瓦文明招惹了一批惹不得的外星人,並由此奠定了你們的悲劇。不過這都是題外話了,讓我們繼續回到宇宙文明的尺度上。”
“讓我們假設,木涅瓦文明的總歷史為1萬年,那麼在1萬年之內沒有觀測到外星人也就代表著外星人存在於1萬光年之外。”
“那麼,讓我們開始做出計算。銀河系是一個旋渦形星系,共有3000億顆恆星,直徑約為10萬光年,厚度約為1000光年。所以,銀河系大致可以看做一個圓柱體,圓面半徑R=5萬光年,高度為1000光年。也就是總體積約等於8萬億光年。那麼明天收到外星訊號的情況下,可以證明整個星系有64萬個先進文明體系。”
“這個數字看起來大的令人難以置信,當然,外星文明的數量越少,與他們對話需要花費的時間也越長。”
“那麼根據德雷克方程,我們可以製作一個建議的圖表。從而用比較直觀的方式,看出我們接觸一個外星文明可能的時間。”
於是,我以g和l為橫縱座標對比上年的單位,畫出來一個象限圖。在圖示上1000只是一個起始點而已,而G則是從星系誕生就開始了的。
當文明的存在時間比1萬年以上要大一些的時候,圖表進入了拐點並開始以更高的斜率走高,也就代表著接觸到外星人的機率更加的高。
“透過以上的圖表我們可以看出,你們的文明剛剛好在成功接觸點附近與其它的外星文明接觸了。”
“所以,這不是一個期望的問題,而是一個簡單的機率問題。”
“你們很幸運的在第一個拐點接觸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外星文明,然後又做出了最錯誤的選擇,導致了你們的文明被打回到了地面,隔壁的密涅瓦文明被完全的抹掉了存在。”
“以上我講的,你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嗎?”我看向學生們,由此讓他們能夠有時間整理腦中所獲得的知識。
“我有個問題!”一名認真的學生突然舉手發言道。
“請講。”
“我們為什麼沒有被摧毀或者消滅掉?”
面對著學生的提問,我稍稍的感到有些無奈。
“要說為什麼的話......”我下意識的將視線掃過整體學生,並在唯的臉上短暫的停頓了一瞬,最終收回了視線。
(唯應該是明白的吧,這個話題到底是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