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57 讓顧秉謙上奏本】,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擊倭寇的戰鬥中明軍曾到達朝鮮海岸與琉球群島。

而為了消除來自東南亞方向的海上威脅,鄭和的船隊曾在馬六甲海峽展開戰鬥。

總之,殲敵於海上是海防戰略的核心。

仁宣之後,明朝開始收縮海防線,遠洋船隊被召回,大型艦隻停止建造,島嶼基地被放棄,撤退政策使水師受到重創,海防線被從遠海甚至外洋壓回海岸。

當然海軍的衰落是相對而言的,直至十六世紀中國海軍依舊能在南中國海三次擊敗橫行印度洋的葡萄牙海軍。

抗倭作戰的一度失敗也主要不在裝備和戰術方面,那實際上是在與一支由中國商人裝備和指揮的日本僱傭軍作戰。

但海軍的大衰落是無可置疑的,鄭和時代中國曾擁有當今美國海軍所擁有的地位。

到明朝後期,海軍再也找不到海上遠征時的盛況,它已經從一支遠洋海軍衰落成海上警衛隊。

人員的減少,艦隊的缺損,海防線內縮這些技術層面的表現有著深刻的社會動因。

首先,向海洋擴張的原動力日益消失是促使水師衰落的最明顯的原因。

日本海島的海上威脅,海外貿易的高額利潤,人口向東南遷移而引起的對東南沿海防務的重視及消滅張士誠。

方國珍的海外殘餘勢力,構成了明初水師發展的動因。

在明朝水師的打擊下,倭寇遭受重創,15世紀中葉倭寇入侵只有14次,其中10次被粉碎,倭寇不敢進犯。

加之中日勘和貿易興起,倭寇組織者有了合法的貿易渠道,倭寇的威脅似乎已經不足為慮。

在鄭和的武力鎮壓和明朝的招安下,以東南亞為基地的中國海上流民被消滅,尤其是陳祖義被消滅後,他們或投靠明廷,或銷聲匿跡,自南宋開始形成的南洋華人貿易網被粉碎,已無法構成對大陸的威脅。

不管是在海防安全方面,還是在貿易壟斷方面。

海上遠征所帶來的光榮是巨大的,但朝貢貿易的利潤很快便消失了。

隨著明朝軍力的下降和紙幣的貶值,明朝廷再也無法用強行壓價和支付紙幣來賺取利潤,1433年明朝能用半貫紙幣買到時價5-50貫的香料,能用50貫紙幣購買一兩黃金,而官方兌換率是400貫。

但在1453年當香料市價5-8分白銀時,明廷需付7分現銀,朝貢貿易已無利可圖。

最後,長達三個世紀的向東南沿海的人口大遷移停止,大批人口回流內陸,浙江人口從1050萬降至530萬,福建人口從400萬降至200萬,廣東人口從300萬將至200萬。

人口和經濟中心的北移,使向海洋擴張的壓力大大減輕。

這一時期的一系列變動使明朝對海洋的興趣減少,但缺乏刺激只是水師衰落的動因之一。

其次,明朝把資源投向其他方面。

倭寇的威脅是巨大的,但絕不是致命的,明朝的最大威脅來自蒙古高原的遊牧騎兵。

洪武和永樂時代的遠征,使蒙古人遭到重創,併發生分裂,但當明朝軍隊衰落時,他們發動了對明朝的反擊。

1449年,蒙古軍隊俘虜了明朝皇帝並直逼京城,防範來自北方的威脅成為帝國的戰略中心,因此它必然在海洋方向撤退。

大多數明朝官員們不瞭解水師的重要性,反而挪用本應用於水師的資源。

大運河開通後,他們把水師士兵調往運河運輸糧食,水兵變成了運輸工人。

沿海計程車兵七成以上被派去種地,三成被派去造船,大批水師人員被調往京城修建宮殿,本應用的海防的人力被運輸業,農業和建築業所佔用。

最可怕的是短視的皇帝們大量挪用水師餉銀。

1425年停止海上遠征所節省的經費被用來賞賜皇帝的家屬。

1436年,戰艦製造被大大削減,經費被用來修造皇帝的墳墓。

再次,明朝政權的腐化和地緣政治思想的落後,是明朝水師衰落的重要原因

明朝的腐化所帶來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皇帝挪用水師餉銀,宦官動用運輸船隊,軍官剋扣水兵軍餉,並動用戰船進行走私,都造成了水師的疲憊不堪。

同時整個明朝陷入黨派之爭,沒有人去關心明朝的海上利益。

腐敗的危害是明顯的,但思想觀念的阻礙,確實難以察覺的。

中國古代地緣政治思想,有兩個致命弱點。

第一,缺乏海權觀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