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65 楊嗣昌】,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嗣昌。
楊嗣昌的大名,韋寶在重生之前,在現代的時候就比較熟悉。
這位老兄在天啟朝不算什麼,但是後面在崇禎朝,可是了不得的人物,簡直可以說是主角級別的人物,戲份甚至比崇禎還多。
萬曆十六年戊子,1588年二月二十七日,楊嗣昌出生於明朝湖廣常德府武陵縣,他是三代單傳之獨子,父親是楊鶴,官至兵部右侍郎、三邊總督。
武陵楊氏原籍安徽郎溪,在洪武年間因詿誤而發配武陵充軍,後代逐漸崇尚文學,追逐功名。
楊嗣昌在家風薰陶下,自幼潛心讀書,埋頭科舉,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中舉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及第,開啟了從政生涯。
韋寶十五歲金榜題名,但韋寶的功名都是搞鬼得來的,並不是真本事。
人家楊嗣昌就不同了,十七歲就中了舉人,二十一歲就金榜題名了!
這是貨真價實的大儒了。
在封建科考時代,做官晚和做官早,天壤之別,但凡能在歷史上留下大名的,幾乎清一色都是年少就金榜題名的人。
張居正是如此,楊嗣昌也是如此。
因為只有年少提名,才有足夠的時間熬資歷,才能在年輕的時候在朝政中發揮作用。
人一旦老了,就會缺乏鬥志,很多事情就沒有了銳氣。
楊嗣昌步入仕途後,歷任杭州府學教授、南京國子監博士、戶部福建司主事、戶部江西司員外郎等官職。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擢戶部郎中,同年十二月至天啟二年,1622年五月遷南京戶部新餉司郎中。
天啟二年五月初二日剛上任就替登萊巡撫袁可立向皇帝請餉,“撫臣袁可立受命方新,請發帑金二十萬安兵散民,似非得已。惟在聖明裁定,賜予若干。”
到天啟五年,1625年,,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漸有擅權之勢,與朝中東林黨人矛盾日益尖銳,楊嗣昌為躲避政鬥漩渦,遂稱病掛冠,隱居家鄉。
其父楊鶴亦被魏忠賢罷官,返鄉與楊嗣昌一起隱居,過著優遊林下的生活。
當時,後金侵犯明朝,遼東告急,軍需吃緊,楊嗣昌留心邊事,將他在戶部參與財政管理的經歷編為《地官集》二十卷。
現在韋寶與楊嗣昌見面的這個時間點,就是楊嗣昌父子快要暫時離開大明朝廷的節點。
天啟七年,1627年九月,信王朱由檢即位,是為崇禎帝。
不久後,魏忠賢被扳倒,楊鶴、楊嗣昌父子亦先後被起用。
崇禎帝還未登基時,就看過楊嗣昌的《地官集》等書,讚歎楊嗣昌的才能。
崇禎元年,1628年,楊嗣昌分巡河南汝州道,加右參政,不久後移霸州道。
崇禎四年,1631年九月遷整飭山海關內監軍兵備道。
此時,他的父親楊鶴因為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任上招撫流寇神一魁失敗,被下獄論死,楊嗣昌聞訊後三次上疏請求辭職,以代父罪。
結果崇禎帝免了楊鶴的死罪,而改戍江西袁州,然而卻沒有讓楊嗣昌辭職,還多次溫言撫慰,激勵他盡職任事。
翌年五月,楊嗣昌被任命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海關、永平府等處地方提督軍務,他在任內整飭防務,修築山海關兩翼城。
崇禎七年,1634年九月,他被提拔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鎮總督,赴任後六次上疏陳述邊事,並主張開礦招工以瓦解亂黨,多所規劃,給皇帝的印象是異才可用。
不久後,楊鶴去世於袁州,楊嗣昌回家丁憂,一年後又遭繼母丁氏之喪。
這時,關外滿清入塞大掠,兵部尚書張鳳翼畏罪自殺,崇禎帝決定起復楊嗣昌,遂於崇禎九年,1636年十月下旨奪情,命楊嗣昌接任兵部尚書。
楊嗣昌三疏請辭,崇禎帝不許,他便於崇禎十年,1637年三月抵京赴任,開始活躍於政治舞臺的中心。
此時是1625年年底,楊嗣昌只有三十六七歲年紀,離四十歲尚且有一段距離,也就是說,再過十二年不到,楊嗣昌便將居於高位,影響整個大明的朝政和軍事。
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時,明王朝已陷入內憂外患的泥潭中,清軍多次入塞,威脅明朝京師安全。
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幾十萬起義軍在中原流動作戰,更是明朝腹心之患。
楊嗣昌蒞任前的崇禎九年,1636年七月,陝西巡撫孫傳庭在黑水峪大破起義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