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35 曹文詔的證明】,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首功百五十有四級,進副總兵,鐵嶺被圍,世賢馳援,城已破,邀獲首功百餘級。泰昌元年九月連戰灰山、撫安堡,獲首功二百有奇。
賀世賢數次以小規模的騎兵部隊發起突擊,擊敗後金,史稱“數角鬥有功”,顯然這些戰績是透過近戰格鬥獲得的,且其中一些戰鬥對手很可能是努爾哈赤本人。
賀世賢斬首接近500,而斬首往往少於實際殲敵,殲滅女真人當在千人以上。
雖然建州步兵善戰,但賀世賢的戰法以突襲為主,建州步兵未必能成列對抗。
如鐵嶺之戰,應當是趁建州軍剛剛攻破鐵嶺,突然從背後襲擊,以強悍的衝擊力斬殺敵軍。
由於明軍重騎兵使用半覆蓋馬鎧,負載較輕,反而利於在作戰後快速脫離。
廣渠門之戰時,袁崇煥率領9000名關寧軍精銳騎兵疾馳至京師,以下馬作戰為主的方式打退至少一萬以上的後金兵,則證明關寧軍精銳騎兵的步戰能力也可圈可點。
由此可見,雖然沒有全覆蓋的馬鎧,但“關寧鐵騎”應當是一支類似唐朝重騎兵的部隊,既能騎射,更強於格鬥,其決死衝鋒威力甚大,下馬步戰戰力亦可觀。
在松錦大戰後,吳三桂以較少的兵力和資源,仍能堅守寧遠兩年,多次挫敗滿洲的進攻,也顯示出“夷丁突騎”作為關寧鐵騎的餘暉,戰鬥力是可觀的。
不過,明末極為腐敗,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加上內憂外患,關寧鐵騎在內的精銳騎兵雖然強悍善戰,但實際戰兵數量終究有限。
而軍事化運轉的建州,在步、騎、炮的配置上則全面均衡。
加上中樞指揮的失誤,明王朝仍然對後金往往戰敗。
但即便如此,李自成攻克北京的時候後金甚至未能拿下寧遠,是吳三桂主動放棄寧遠入駐山海關。
由此而論,雖然“關寧鐵騎”在編織上並不存在,但關寧騎兵確是明末的強兵。
可再強的兵,沒錢,也沒人好好用,又能如何呢?
曹文詔這一路,不管是步軍還是騎兵,都裝備了三眼銃。
步軍幾個人一支,騎兵人手一支。
這在明軍邊軍當中都屬於頂級裝備了。
否則即便是三眼銃,也不會裝備這麼多。
這都是因為韋寶除了錢的緣故。
其他的薊遼邊軍也有三眼銃,養不起,沒有那麼多。
主要是沒有那麼多的火藥。
曹文詔有了銀子,便向薊遼督師府的營造處多花了一些錢,多弄了一些火藥,索性就將附近幾座軍營的友軍的三眼銃都借過來了,因此裝備不錯。
明朝三眼火銃,在當初關寧鐵騎抗倭援朝,硬剛八旗用的就是這個。
衝鋒的時候連開三槍,近身的時候換個握法就是一把狼牙棒,非常牛叉的裝備。
寧錦和廣渠門之戰,滿桂趙率教祖大壽等人至少表現比起其他明朝正規軍強多了,比如後來盧象升孫傳庭楊嗣昌等等。
按照歷史記載,和後金對陣還能不敗的明朝正規軍,也就是袁崇煥時期,洪承疇松錦大戰前期算,後期被打崩了。
袁崇煥算是很厲害的角色,如果還是袁崇煥鎮守遼東,皇太極不會再有機會入關。
崇禎二年,皇太極的冒險入關也是皇太極的一次戰略嘗試,如果崇禎不瞎操作,皇太極能平安回去都是天佑了。
所以明軍邊軍是不弱的,也有騎兵,騎兵數量雖然不多,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精銳,幾千人是能湊出來的。
按照習慣上古代的劃分是1840年之前算古代,之後算近代。
韋寶覺得在華夏古代,綜合實力最強的軍隊無疑是明軍,不但禁軍三大營之一神機營是全火器裝備,就算在之前的常規戰爭中,火器也廣泛的應用到了明軍戰鬥中。
明軍的建制是“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從短的手銃到重炮一應俱全,甚至早都不用的戰車都被拉出來,與火器配合,類似於原始步兵車、小坦克,小裝甲車,比如什麼先鋒霹靂車等等。
各類火器、戰車名字太多,《明史.志六十八.兵四.火器》當中就記載了各種玄妙的武器。
比如天順年間發明了一下發九發的手持小喀秋莎九龍筒、總督軍務翁萬達製造的,現在已經被渥太華公約禁止使用的“三出連珠、百出先鋒、鐵捧雷飛,俱便用。母子火獸、布地雷炮,止可夜劫營。”
這樣碉堡的地雷,還有御史張鐸進獻的十眼銅炮、四眼鐵槍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