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25 莽古爾泰】,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向滿洲權貴靠攏。
最終,多爾袞採納了他的意見,給華夏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至少1000萬人死於剃髮易服,影響至今未消。
孫之獬卻遭到漢滿雙方共同的鄙視。
第九個,佟養正,漢軍鑲黃旗。本名佟養真,因避諱清世宗胤禛之名諱,清代書籍稱其名為“佟養正”。
其孫女佟佳氏是順治帝的皇后,康熙帝的生母。
他弟弟叫佟養性,這哥倆是第一個投靠後金的漢人,雖然功績未必大,但帶來了投降風氣。
第十個,施琅,福建泉州人,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
沒有施琅的話,估計鄭氏集團能在臺灣站穩臺灣;如果沒有施琅的話,康熙就把臺灣送給荷蘭人了。
作為鄭氏集團的人,施琅叛逃清廷,最終擊敗了一支強有力的反抗民族壓迫的力量。
清朝能夠建立,還依靠了很多漢人,比如寧完我、祖大壽、孫可望等人。
韋爵爺記得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看到過寧完我的這麼一句介紹,“清太祖天命年間,寧完我投誠了後金,與腐朽的明王朝劃清了界限。”這話的意思是:做獨立的人沒意思,做狗做奴才很光榮。
滿清為什麼要推行剃髮令呢?
最初始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滿清統治者認為,只有你選擇剃髮,才能證明你真心誠意的歸降滿清。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在滿清最初的擴張過程中,選擇投降滿清的人,都會選擇主動剃髮。
統治階層對剃髮令的推行,只是在清軍大舉南下時,才暫時發生了一些分歧、猶豫。
因為強迫幾百萬、幾千萬人同時剃髮,這個難度實在有點大。但是滿清在當時,已沒有什麼選擇了,因為當時滿清陣營中,大哥級的漢人(范文程、洪程疇、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吳三桂),都已剃髮了。
滿清不繼續推動剃髮令,置這些人於何地呢?
漢人對自己的髮型,有著毫不掩飾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實在是充滿了阿Q的精神。
因為一個人口上億的民族,被一個人口幾百萬的民族征服了,竟然還因為自己髮型漂亮,就對征服者有一種說不出的優越感,這是多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這種背景下,設身處的想一想,如果你是范文程、洪程疇、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吳三桂,你希望滿清繼續推行剃髮令嗎?
肯定是希望的,甚至是強烈希望的。
因為范文程、洪承疇、吳三桂之類的人,再想蓄起發,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他們最初選擇剃髮,就是為了藉此表達歸順滿清的誠意。
現在忽然想蓄髮,這是要表達什麼意思呢?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不繼續推行剃髮令,范文程、洪承疇、吳三桂之類的人,豈非只能任由那些留著頭髮的漢人嘲笑、歧視?
而這種恥辱、難堪、痛苦,將永遠伴隨著他們、他們的家人。
而且這些只是那些大哥級的漢人,與他們處境類似的漢人,實在多的去了。剃髮令後來的推行,顯然是代表著普遍隨滿清入關漢人的利益。
這些漢人,以范文程、洪程疇、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吳三桂為代表。
這些人自然不會,也不敢公然鼓動滿清政權出臺剃髮令。
但基於他們的利益關係,一旦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議案,顯然就會獲得到他們各種形式的支援。
而多爾袞的行為,不過是代表了這些人的利益,所以才能持久地,強有力地被推行著。在剃髮與否的問題上,沒有什麼可以調和的空間。
如果留髮的漢人佔了上風,那剃髮的漢人,就只能留著深深的恥辱、難堪,一直到死;如果剃髮的漢人佔了上風,那留髮的漢人,就會被毫不留情的強迫剃掉頭髮。
表面上,剃髮令的推行,是多爾袞少數人的意志所決定,實際上是入關漢人(甚至是北方漢人)與南方漢人的博弈。
清入關後的剃髮易服政策,實際上經歷過一個釋出到取消,到重新發布的過程。
因此,在分析其背後因素之前,我們需要先簡單整理下清初推行剃髮令的這個時間線:順治元年五月初二日,清軍進京。
順治元年五月初三日,清廷釋出剃髮令,“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薙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