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49 天啟算是很不錯的皇帝】,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狂噪,囂訟弗已,是何景象?其中是非公論難泯,自奴酋發難以來,徵兵轉餉,軍民塗炭已極,皆因偏見黨論,致使經撫不和,故將遼左疆土盡行失陷。未見恢復奇謀,朕深痛恨。新進後輩,遽司耳目,全無秉公,專行報復。逞意妄言,淆亂國政,本當杖褫。姑從輕薄懲,已後科道各官俱要虛心盡職,共襄國事。再有結黨排誣的,朕遵祖制憲章決不姑息。”
也就是說他上任當皇帝以來,一直兢兢業業,操勞國事,而你們這些官員在幹什麼?叫你們不要再互相攻擊爭吵了,你們還要爭吵?再這樣下去,絕不姑息了。
可實際上,我們看熹宗實錄,後面這類官員爭吵的記載還是依然如舊,常常是長篇累牘的奏疏,我攻擊你,你攻擊我。我給你扣帽子,你給我打棍子。
天啟皇帝忙著勸架當和事佬都來不及。
但對相關官員的責罰仍舊是非常輕微的,往往就是扣除幾個月俸祿了事。
應該說在和平時期,這樣吵一下,也無傷大雅,反而是政治寬容民主的表現。
但明朝當時已經是戰爭時期了,還這樣吵來吵去,罵來罵去的,確實要壞事。
天啟皇帝頭疼萬分,但他生性仁慈,也始終無法下辣手來整治。
到天啟四年,東林黨楊漣等人上疏攻擊魏忠賢,非要置魏忠賢於死地,恰好讓事情發生了轉折。
說起來這又是東林黨自找的,因為那個時候魏忠賢也並沒有做什麼壞事,而楊漣等人卻已經象打了雞血一樣,將之看成似乎比努爾哈赤還要可惡的物件,咬牙切齒的羅織罪行,非要滅之後快。
天啟皇帝當然不願意魏忠賢被處死或流放,而魏忠賢為了保命也要自衛。
這樣一來,天啟就加大了魏忠賢的權力,讓他去對付東林黨了。
就這樣,原先天啟皇帝朱由校狠不下心來做的事情,魏忠賢全給做了。
天啟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魏忠賢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和無數罵名去把東林黨的清流壓制下去。
但可以說東林黨被打下去的結果,絕不是天啟因為怠政讓魏忠賢操縱的結果,而多半是相反,是魏忠賢被天啟皇帝和部分反對東林黨的文官利用的結果。
天啟皇帝既然不能象他的爺爺萬曆皇帝那樣用太極推手,用部分罷工的方式以柔克剛。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就只能用這種辣手了,這並不是他情願的結果,而是處在他的位置上,為國家百姓利益考慮下所能採取的不得已的手段。
天啟皇帝重感情、重親情的性格特點,也註定了他不是一個狠角色。
天啟可以說在歷史上的所有的皇帝裡,也算得上極為仁慈寬厚的一個,他幾乎對自己身邊的所有人都很好。
只要能與天啟搭上關係,在天啟朝,基本上都有很好的保障。
大臣不必擔心伴君如伴虎。
天啟皇帝朱由校對自己的老師好,對自己的弟弟好,對自己的老婆好,對自己身邊的僕人好,對自己的奶媽好,他對身邊所有的人都非常有感情。
對自己的老師好,在《明史》孫承宗傳裡就說的很清楚的,“眷注特殷”,“帝不欲承宗離講筵”,“先已屢加左柱國、少師、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遂加特進光祿大夫,廕子中書舍人,賜蟒服、銀幣,行人護歸。”
天啟五年,熹宗最終同意孫承宗辭職,其實也是出於保全自己老師的考慮。
這回朱由校招韋寶入京,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想和韋寶具體談一談遼東問題,也就是遼東誰當家的問題。
其實朱由校已經想好了讓孫承宗歸隱了,想問問韋寶的意見。
另外就是朱由校這個時候想到關外看看,順便幫韋寶主持與趙金鳳的婚事,還不是他一個人能做主的,有很多阻撓。
畢竟邊事兇險,而孫承宗推薦的馬世龍剛剛吃了敗仗,朝廷內官員紛紛彈劾,萬一再有個閃失,按照明朝的國法,就算天啟想要袒護自己的老師都是不行的。
所以朱由校想索性同意孫承宗辭職,賜予各種頭銜榮耀,榮歸故里,也算是對自己老師一片報答之情了。
至於天啟皇帝對自己老婆和弟弟感情非常好,可以看《明季北略》裡的記載:“順天府丞劉志選,劾後父張國紀,上下旨切責。後賢明,客氏忌之。上幸後宮,顧几上?後曰:趙高傳也。上默然。忠賢怒,次日伏甲士於便殿,上搜得之,送廠衛。忠賢誣後父謀立信王,欲興大獄。王體乾曰:‘上凡事憒憒,獨於兄弟夫婦間不薄,脫有變,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