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002 不容易搞】,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崇煥當時肯定也覺得自己殺掉了毛文龍沒啥問題。
但是袁崇煥應該沒想到,在他眼裡毛文龍是拉皇帝大旗,隨便就殺了的蠢狗,在崇禎眼裡,他袁崇煥也是條狗,在崇禎眼裡,所有給他辦事兒的高官都是狗,想殺就殺。
毛文龍不過就是個鬧劇的開頭,借袁崇煥之手完成的罷了。
文臣以為自己在武將上頭,卻不知道,自己跟武將其實是同類,在崇禎眼裡,都是隨意可殺的狗。
崇禎殺到最後,文官一句實策不再提,武官一道聖旨想調動那是做夢。
李自成進京,崇禎手頭竟然沒有一支能護送他出京的部隊,敲鐘敲了半天,禁軍、文臣、武將、皇親國戚、錦衣衛無一人前來護衛皇帝,都在城門口迎接闖王進城。
崇禎最後自殺,也只有從小陪著他的老太監王承恩而已。
要知道就連吳三桂的孫子最後自殺,都有百多人自盡從死。
至少在大明的京城,崇禎可以說是人心盡失。
毛文龍之死,對明朝嚴重嗎?
也嚴重也不嚴重。
不嚴重是說,明朝人才確實多,制度執行得當,總會有人才冒出來。
遠的不說,滿清的開國先鋒三順王都是東江班底,裡面還有尚可喜這種後來參與了三藩叛亂還能沒事兒的妖孽。
嚴重是說,很遺憾,由於制度執行不得當,朝廷大法完全沒有了公信力,可怕的是,此類事件後面又發生了幾次,完全崩壞了制度執行規則,不會再有合適的人才冒出頭了。
毛文龍之死,這種性質的事件,在崇禎時期比比皆是。
崇禎一朝,不會用人,也不懂治國。
有時候韋寶真心覺得,
看了明末才知道近代史都沒那麼坑了。
其實之前有過之無不及的事多了,看了靖康,韋寶也可能會覺得明末也沒有那麼坑。
而如果看了五代,韋寶甚至可能就會覺得大宋也沒那麼坑了。
石敬瑭當了七年的兒皇帝是眾所周知的事,但後晉最窩囊的事顯然遠非丟掉幽雲十六州而已。
石敬瑭死後,侄子石重貴繼位,決定對契丹致書自稱孫兒,不再稱臣,結果“契丹盧龍節度使趙延壽欲代晉帝中國,屢說契丹擊晉,契丹主頗然之”,然後契丹就來打了。
944年、945年,後晉與契丹兩次交戰,契丹均未得手。
946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李守貞和張彥澤等人率軍向契丹投降,後晉喪失主力。
947年正月,契丹軍直逼開封,“百官遙辭晉主於城北,乃易素服紗帽,迎契丹主,伏路側請罪”。
石重貴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滅亡。
也就是說,此時契丹其實已經把汴梁和中原打了下來,比靖康之變早了180年。耶律德光進入開封時曾說:“我亦人也,汝曹勿懼!會當使汝曹蘇息。”
可見本來已經打算要做中原之主了。
只是契丹自己的統治術不過關,在中原“縱胡騎四出,以牧馬為名,分番剽掠,謂之“打草谷””,結果激起大規模的起義。
遼主曰:“我不知中國之人難制如此!”,這才逐漸撤回北方。
很多人都說,趙匡胤這麼雄才大略之人,怎麼會想出守內虛外、重文輕武這樣自廢武德的餿主意。
這就不難解釋了,因為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已經威脅的不止是皇權了,而是中原王朝本身的生存,如果不是契丹自身有些問題,中國說不定就跑步進入遼朝了。
特別是如果把唐、五代、宋看作一個整體,就可以發現,之後歷代王朝各種頗為人詬病的缺點,往往其實出於吸取前朝歷史教訓的初衷。
比如宋朝禁軍坑,這事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更不可能不知道。
衛所制的設立,其構想就給人一種是不是想復興李世民的無敵鐵騎的印象,結果用過了才知道,支撐軍戶的經濟基礎已經不存在了,軍戶紛紛逃亡,最後還是要回到募兵。
石重貴停止對契丹稱臣時,李崧勸曰:“屈身以為社稷,何恥之有!陛下如此,他日必躬擐甲冑,與契丹戰,於時悔無益矣。”
這句話既然上了《資治通鑑》,宋主肯定是聽進去了,小不忍則亂大謀嘛,結果宋朝倒是夠能忍,忍大金一直忍到蒙古人打過來。
宋朝的歷史教訓,都是投降派壞了事,要不是屈膝投降早恢復中原了,皇位上放頭豬都比投降派強,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