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92 九百萬兩】,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清朝土地兼併歷朝歷代第一,而晉商也在清朝過得猶為滋潤。
尤其清代後期,大行捐納制度,富與貴密結合,影響力量趨強;遂使平民向上流動機會大減。
可見閩浙士紳在清朝影響力下降,乾隆皇帝寧願給廣東士紳面子,改四口通商為一口通商。
由於閩浙是清軍南下中所經過的最富庶地區,而開國時清軍基本上是沒有軍餉的,軍紀極劣,在閩浙地區進行了極為殘酷的大屠殺。
康熙朝為了對抗明鄭,又實施了遷界禁海,造成巨大的破壞,勒期僅三日,遠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騎即至,一時蹌踉,富人盡棄其貲,貧人夫荷釜,妻襁兒,攜鬥米,挾束稿,望門依棲。起江浙,抵閩粵,數千裡沃壤捐作蓬蒿,土著盡流移。
這些活動,造成了民間對於清廷的仇恨。
所以後來,清廷對閩浙地區計程車紳並不信任也是情理之中。
廣東士紳取得清廷信任,就證明廣東人在明末不如閩浙士紳有骨氣,抵抗少。
不然,廣東民風彪悍,在明末表現得尤其有骨氣,李定國與清廷便多次拉鋸於廣東。
於是在明末清初遭到的破壞,更加驚人,如尚可喜屠廣州,據說一次就屠殺了八十萬人。
因此,廣東士紳在明末清初幾乎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新產生計程車紳階層,許多都是尚氏集團的殘餘,是由尚可喜集團及清廷扶持起來的。
這無疑也是廣州十三行能夠得到清廷信任的理由。
明朝限制商民出海,是損害了中等商民的利益。
而廣東十三行的存在,證明在清代,官商勾結的鉅商已經不滿足於和中等商民爭利,他們更是將手伸向了陸上與外國商船的貿易,透過尋求代理官營形成壟斷,使得無力出海的小商民之生計,也遭到了致命的打擊。
這個情況在乾隆改四口通商為一口通商之後更加明顯。
廣州貿易的繁榮,是以犧牲沿海各港口的貿易作為代價取得的。
中國各地的產品不能就近運往便捷的港口,而必須遠途跋涉運來廣州,增加了商品的運輸費用。
從全域性看,顯然有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
清代海盜中出身底層者多,實是因為乾隆改四口通商為一口通商之後,底層商民無力從各地轉運貨物到廣州港與外國人貿易,無以為生,不得不出海為盜。
然而到了清朝,全世界都進入了殖民時代,南洋貿易份額也逐步被歐洲殖民者控制,自然與歐美國家的海貿就成為了海貿的大頭。
四口通商變為一口通商,對於底層商民的生計沒有影響,絕對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